- 主题:开一贴说说全自动咖啡机
全自动咖啡机分商用和家用。
商用全自动很贵,早期星巴克用的themoplan我记得最早要30w,瑞士原装进口,国内是王力代理,后来K咖啡用的也是这个设备,不过单价下降了很多,印象里应该是10几w,早期的商用全自动以瑞士产为主。像后来瑞幸、库迪用的基本上是弗兰卡和雪莱这一类。麦咖啡早期是用半自动的兰奇里奥,现在新店都改成全自动的金巴利,个人认为价格同一区间的商用机功能和效果差不多,很多品牌也总是换来换去。
我们平时喝的瑞幸、库迪、幸运咖等平价连锁都是商用全自动做的。 星巴克的普通咖啡也都是全自动机器。
有人说星巴克的咖啡好喝、瑞幸的难喝,其实更多是心里作用,星巴克的咖啡豆质量略好于瑞幸等,奶的品质差不多,水都是纯净水,机器也基本上都是同档次全自动,所以咖啡质量基本上一致,口味会因为不同的豆子和奶略有不同。个体的品鉴差异不应该成为其饮品质量高低的评判标准。这条也包括某些“专家”和“网红”。前阶段瑞幸在曼哈顿开店贴脸“怼”星巴克,好家伙给星巴克难受的。
商用全自动基本上与普通消费者无缘,不单是因为单价高,还因为保养很麻烦!
商用咖啡机咖啡店里的使用在未来肯定是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会不断替代半自动,但半自动不会消亡,这是个趋势,具体原因将来可以单开贴再聊。
家用全自动最早以德龙和飞利浦两个品牌为主,现在是百花齐放,国内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咖博士和技诺。这两个牌子也做商用全自动,差强人意,公司茶水间其实可以选这两个品牌。
家用咖啡机的优点:你不用了解太多咖啡原理;只为了快速的做一杯合格的咖啡;大多参数调整便利,豆子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咖啡质量。国产机器性价比越来越高!
缺点:咖啡质量上限不太高;定期清理其实也挺麻烦的,不省事,其他好像也没啥缺点了哈哈,适合不想琢磨做咖啡但又需要咖啡因的消费者。
最近正好测试了一款价位在3000的全自动家用咖啡机,拆开看了一下萃取系统,原理和德龙的差不多,每次装14g粉,加上小刀盘的磨,不要太期望萃取效果;奶泡系统是那种靠旋转进气口方向调节打入空气量的方式,实测奶泡温度合格,整体上能够做出一杯合格的奶咖,美式效果差一些。
--
FROM 60.29.153.*
是Thermoplan
另外lz是咖啡业从业人员吗
【 在 HAITABA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自动咖啡机分商用和家用。
:
: 商用全自动很贵,早期星巴克用的themoplan我记得最早要30w,瑞士原装进口,国内是王力代理,后来K咖啡用的也是这个设备,不过单价下降了很多,印象里应该是10几w,早期的商用全自动以瑞士产为主。像后来瑞幸、库迪用的基本上是弗兰卡和雪莱这一类。麦咖啡早期是用半自动的兰奇里奥,现在新店都改成全自动的金巴利,个人认为价格同一区间的商用机功能和效果差不多,很多品牌也总是换来换去。
:
: 我们平时喝的瑞幸、库迪、幸运咖等平价连锁都是商用全自动做的。 星巴克的普通咖啡也都是全自动机器。
:
: 有人说星巴克的咖啡好喝、瑞幸的难喝,其实更多是心里作用,星巴克的咖啡豆质量略好于瑞幸等,奶的品质差不多,水都是纯净水,机器也基本上都是同档次全自动,所以咖啡质量基本上一致,口味会因为不同的豆子和奶略有不同。个体的品鉴差异不应该成为其饮品质量高低的评判标准。这条也包括某些“专家”和“网红”。前阶段瑞幸在曼哈顿开店贴脸“怼”星巴克,好家伙给星巴克难受的。
:
: 商用全自动基本上与普通消费者无缘,不单是因为单价高,还因为保养很麻烦!
:
: 商用咖啡机咖啡店里的使用在未来肯定是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会不断替代半自动,但半自动不会消亡,这是个趋势,具体原因将来可以单开贴再聊。
:
: 家用全自动最早以德龙和飞利浦两个品牌为主,现在是百花齐放,国内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咖博士和技诺。这两个牌子也做商用全自动,差强人意,公司茶水间其实可以选这两个品牌。
:
: 家用咖啡机的优点:你不用了解太多咖啡原理;只为了快速的做一杯合格的咖啡;大多参数调整便利,豆子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咖啡质量。国产机器性价比越来越高!
:
: 缺点:咖啡质量上限不太高;定期清理其实也挺麻烦的,不省事,其他好像也没啥缺点了哈哈,适合不想琢磨做咖啡但又需要咖啡因的消费者。
:
: 最近正好测试了一款价位在3000的全自动家用咖啡机,拆开看了一下萃取系统,原理和德龙的差不多,每次装14g粉,加上小刀盘的磨,不要太期望萃取效果;奶泡系统是那种靠旋转进气口方向调节打入空气量的方式,实测奶泡温度合格,整体上能够做出一杯合格的奶咖,美式效果差一些。
发自「快看水母 于 iPhone 15 Pro」
--
FROM 61.171.212.*
对
【 在 xxooxxoo8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Thermoplan
另外lz是咖啡业从业人员吗
【 在 HAITABA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自动咖啡机分商用和...
--
FROM 117.136.55.*
其实专业与业余的区别,完全就在半自动拧手柄那一下。
力量合适,新鲜咖啡豆就是完美的咖啡,不新鲜咖啡豆就是能喝的刷锅水。。
力量偏小,新鲜咖啡豆就是偏水的咖啡,不新鲜咖啡豆就是非常水的刷锅水。
力量偏大,新鲜咖啡豆就是口感杂的咖啡,不新鲜咖啡豆就是不能喝的难喝刷锅水。
首先胶圈得在9bar下密封不漏水漏粉,就是产生足够形变。
再次胶圈形变是有限度,不漏水与压缩极限之间的行程非常短,硅胶比橡胶软些,行程大点。
使多大力气全靠经验与手感。
一般来说女生力气小,女生的大力就是正合适的,男生就得不能用太大力,得收着些。
【 在 HAITABA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自动咖啡机分商用和家用。
: 商用全自动很贵,早期星巴克用的themoplan我记得最早要30w,瑞士原装进口,国内是王力代理,后来K咖啡用的也是这个设备,不过单价下降了很多,印象里应该是10几w,早期的商用全自动以瑞士产为主。像后来瑞幸、库迪用的基本上是弗兰卡和雪莱这一类。麦咖啡早期是用半自动的兰
: 胬锇拢衷谛碌甓几某扇远慕鸢屠鋈巳衔鄹裢磺涞纳逃没δ芎托Ч畈欢啵芏嗥放埔沧苁腔焕椿蝗ァ
: ...................
--
修改:FLYBBS FROM 116.2.212.189
FROM 116.2.212.189
好奇您怎么看待国产商业全自动?
【 在 HAITABA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
发自「快看水母 于 iPhone 15 Pro」
--
FROM 101.90.37.*
【 在 xxooxxoo8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奇您怎么看待国产商业全自动?
: 发自「快看水母 于 iPhone 15 Pro」
没有什么特别看法,只看事实,未来应该会不错吧,现在还在路上,咖博士的一些高端商用全自动已经小范围进入商用连锁了,量很小,算是一个好的开始吧。
--
FROM 60.29.153.*
感觉以后咖啡会彻底分化,
连锁店用商业全自动与统一配送的不新鲜熟豆,出业余水平咖啡。
私营店用半自动与商业熟豆,出半专业咖啡,
用半自动与精选新鲜熟豆,出专业咖啡,不过这个比例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咖啡越发成为一门手艺。
【 在 HAITABA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什么特别看法,只看事实,未来应该会不错吧,现在还在路上,咖博士的一些高端商用全自动已经小范围进入商用连锁了,量很小,算是一个好的开始吧。
--
修改:FLYBBS FROM 39.152.24.43
FROM 39.152.24.43
【 在 xxooxxoo8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奇您怎么看待国产商业全自动?
: 发自「快看水母 于 iPhone 15 Pro」
商用机就是收益和成本考虑,饮品品质过关、保养、维修成本低,机器价格,折旧……这些能保障的话谁都不会care哪里产的,谁香就用谁
--
FROM 60.29.153.*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以后咖啡会彻底分化,
: 连锁店用商业全自动与统一配送的不新鲜熟豆,出业余水平咖啡。
: 私营店用半自动与商业熟豆,出半专业咖啡,
: ...................
是市场定位的原因,越是成熟的商家市场定位越明确,只切自己想要的。就像预制菜和现炒菜一样,分化是趋势,但不是专业和业余的分界线,预制菜想做好也需要专业,手冲红标豆的咖啡师也可能是个棒槌。
--
FROM 60.29.153.*
我并不是说全自动做不出专业咖啡,
全自动+新鲜熟豆,就算不调研磨度,靠着熟豆油脂自然挥发产生的膨胀率变化,
守株待兔,也能做出一两天专业咖啡。
但没有新鲜熟豆是不可能做出专业咖啡的,连锁店的熟豆配送周期最短也得1个月。
就算搞到新鲜熟豆,专业与业余的区别在于装手柄那下力道。
业余选手瞎猫碰死耗子,也能偶尔搞出专业咖啡,
但是专业选手能一直稳定输出专业咖啡。
手冲在我这里就是纯忽悠。
【 在 HAITABA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市场定位的原因,越是成熟的商家市场定位越明确,只切自己想要的。就像预制菜和现炒菜一样,分化是趋势,但不是专业和业余的分界线,预制菜想做好也需要专业,手冲红标豆的咖啡师也可能是个棒槌。
--
修改:FLYBBS FROM 39.152.24.43
FROM 39.152.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