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净水器都算下来成本如何?和买桶装水比。
是吧。长期放置不用,我觉得可以把入口管路改造型,灌注浓盐水养护。重新启用前排宿水就可以。
【 在 pengkp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来水里有氯,每天都用纯水机的话,不用担心细菌在滤芯里繁殖。除非很长时间不用,余氯太少无法抑制细菌生长。前面这位专业人士观点有些偏颇了,家用通用滤芯的高通量RO净水机挺实用的,我家是1600加仑的机子,出水速度虽然赶不上自来水龙头,也是足够快了。RO膜以外的滤芯成本一整套也才30元钱,使用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FROM 221.216.147.*
楼主,最后有结论了吗
【 在 deu66 的大作中提到: 】
: 听说滤芯要经常换,安装也要掏钱。现在有毛的话,买那种大桶装的水,大概一升一块钱左右。
--
FROM 36.112.12.*
我是路人甲
我最后买的桶装水。
【 在 veilsun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净水器都算下来成本如何?和买桶装水比。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May 5 11:54:09 2023), 站内
:
: 楼主,最后有结论了吗
:
:
: 【 在 deu66 的大作中提到: 】
: : 听说滤芯要经常换,安装也要掏钱。现在有毛的话,买那种大桶装的水,大概一升一块钱左右。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36.112.12.*]
--
FROM 111.30.101.*
是的,真没必要迷信陶氏膜,陶氏家用膜现在也都在国内代工的。大品牌的膜用的也是国产的高端膜片,杂牌反渗透很多都边角料卷的。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d1dd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是真的陶氏膜,一套滤芯一百块应该是买不到的,一个杂牌子组装的反渗透净水器,用普通膜,我能买到最便宜的400左右,我都不给朋友家装这种,我给他们用的最便宜的也要600-700,不包安装,我还不赚差价
--
FROM 111.197.234.*
赞赏你的分析推理的精神。反渗透净水器产水菌落超标这个问题基本是业内通病,没办法根除。理论上细菌是不可能透过反渗透膜的,所以问题不在前端,而在后端。后置活性炭当然是细菌滋生的一大温床,然而即便没有后置活性炭的机型也存在菌落超标问题,后来发现是反渗透膜元件无法保证所有原材料都确保无菌,产水菌落超标就不可避免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就是活性炭级把余氯除掉了,颗粒上有积累的杂质,停用的时候会消耗掉残留的余氯,容易让微生物增殖。所以长时间不用必须排宿水,可考虑改造入口,用浓盐水保护和冲洗。本人非专业人士,浅见欢迎指正。
--
FROM 111.197.234.*
其实就杂质输入和外来污染的情况看,自来水管道、机泵、过滤器这些部件处的情况应该是更恶劣,净水器出水微生物计数高于自来水有点反直觉,这是让人好奇的根源。
想来这个应该是自来水里的余氯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前所述,通常用的RO膜需要在前边先除余氯,不然膜溶出过高难以接受;碳颗粒也会消耗部分氧化剂,所以在RO级前余氯没有了。过滤床层或过滤层可能截留杂质长期积累,有可能给漏网的微生物提供了增殖的营养物质基础。超滤和反渗透膜理论上都可以滤掉微生物,但不能做到医学级的无菌,事实上医学级的无菌都得用杀灭式的消毒手段才能达到。所以膜前和膜后的活性炭层都可能发生微生物增殖,尤其是假设滤芯内杂质长期积累,然后又长期无流动原地增殖的情况。只是RO膜前的微生物可能大部分能被RO膜滤掉,如果是正常情况下的话。
这个解决可以是延迟除氯,就是换用耐氧化的RO膜,到最后一道工序才除余氯或者保留余氯也未尝不可。另外是如何减少过滤膜或床层中的杂质积累,具体就是考虑相对高频交替反冲和清洗手段,滤芯劣化时的及时再生或更换。另外,还可以有补漏性质的压制手段,比方定期内部消毒,当然,还有现在采用的,最后的出水端灭菌。
“反渗透膜元件无法保证所有原材料都确保无菌”--这个我的理解是,在一个非严格无菌也没有抑菌手段的环境里,即使输入的水极其贫营养,但可能无法排除局部杂质长时间集聚,可提供微生物增殖所需的足够营养,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流速为零时,仍可能出现指数式的微生物增殖。
部件非无菌,安装部件的环境非无菌,这些都只是提供种子;部件本身是否含微生物养分也是次要的,好解决的问题。关键是如何打断增殖,尤其是在除氯后的前置活性炭,精滤,反渗透,后置活性炭,再矿化到出水段的部分。那我能想到的就是只有持续抑菌和消除杂质聚集这两个手段了。
【 在 utre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赏你的分析推理的精神。反渗透净水器产水菌落超标这个问题基本是业内通病,没办法根除。理论上细菌是不可能透过反渗透膜的,所以问题不在前端,而在后端。后置活性炭当然是细菌滋生的一大温床,然而即便没有后置活性炭的机型也存在菌落超标问题,后来发现是反渗透膜元件无法保证所有原材料都确保无菌,产水菌落超标就不可避免了。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7.*
FROM 221.216.147.*
我也是来看结论的
【 在 veilsun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最后有结论了吗
:
--
FROM 42.80.172.*
其实没那么复杂,担心的话烧开再喝就可以了。由于国人绝大多数会有烧开水的习惯,所以烧水结垢问题在用户体验上比产水菌落超标重要的多,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只有反渗透机卖的最好的原因。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就杂质输入和外来污染的情况看,自来水管道、机泵、过滤器这些部件处的情况应该是更恶劣,净水器出水微生物计数高于自来水有点反直觉,这是让人好奇的根源。
: 想来这个应该是自来水里的余氯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前所述,通常用的RO膜需要在前边先除余氯,不然膜溶出过高难以接受;碳颗粒也会消耗部分氧化剂,所以在RO级前余氯没有了。过滤床层或过滤层可能截留杂质长期积累,有可能给漏网的微生物提供了增殖的营养物质基础。超滤和反渗透膜理论上都可以滤掉微生物,但不能做到医学级的无菌,事实上医学级的无菌都得用杀灭式的消毒手段才能达到。所以膜前和膜后的活性炭层都可能发生微生物增殖,尤其是假设滤芯内杂质长期积累,然后又长期无流动原地增殖的情况。只是RO膜前的微生物可能大部分能被RO膜滤掉,如果是正常情况下的话。
: 这个解决可以是延迟除氯,就是换用耐氧化的RO膜,到最后一道工序才除余氯或者保留余氯也未尝不可。另外是如何减少过滤膜或床层中的杂质积累,具体就是考虑相对高频交替反冲和清洗手段,滤芯劣化时的及时再生或更换。另外,还可以有补漏性质的压制手段,比方定期内部消毒,当然,还有现在采用的,最后的出水端灭菌。
: ...................
--
FROM 39.155.207.*
纯净水最大的好处是泡茶的口感好,余氯高的自来水不适合泡茶,特别是绿茶
--
FROM 159.226.163.*
如果仅仅是除氯一个CPF复合滤芯就够了,主要靠活性炭除氯;反渗透更多的效果是除硬度,避免烧水结垢,影响饮水体验。
【 在 supp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纯净水最大的好处是泡茶的口感好,余氯高的自来水不适合泡茶,特别是绿茶
--
FROM 39.15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