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说的婚姻制度消亡,不是说爱情或者男女组合的消亡,而是用法律强制的“保障”的消亡,男人与女人可以自由的组合或者不组合,
这就象皇帝作为私人家族的皇帝消亡了,但是总统(选举出来的公共管理官员)还存在,代替了皇帝的功能中合理的那一部分,
【 在 ustc1983 (ustc1983)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李银河可能会误导很多人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Apr 9 23:11:38 2021), 站内
:
:
面对不学习的学生,说出“学生不一定要好好学习”的老师是不负责的老师。
: 面对不结婚的女人,说出“婚姻制度最终将要消亡”的学者是不负责的学者。
:
: 看到有些网友很推崇李银河的观点,甚至认为其代表社会发展方向,慕名搜了她关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结婚”的论述,觉得可能会误导很多人。
:
: 她关于婚姻制度消亡的论据:1.感情的不确定性;2.女性的独立;3.离婚成本;4.性的目的。
: 我也一直倡导“男女平等”,不建议女性纯粹为物质委身不喜欢的人,所以也就对上述第2条部分同意。至于其他:
: 1.感情的不确定性。做任何事都有风险和不确定性,完全避免风险唯一做法就是什么也不做。但这可能嘛?
: 面对感情不确定性,要做的不是忧心忡忡无安全感干脆从源头上“掐死”婚姻,而是“婚前睁大眼”,尽量做好预判,选择喜欢的人去相处,认为合适了再结婚。
: 好的婚姻会产生“1+1>2”的效果,在婚姻中可以名正言顺的与爱人成双成对出入朋友聚会、孩子家长会、出门逛街旅游等场合,在日常生活中相互鼓励,困难共担、快乐共享,躺在病榻有人陪伴,这些效用是不婚者难以享受到的。
: 退一步,即使遇到不好的婚姻,再离婚也来得及。
: 3.离婚成本。担心婚后不睦可能导致左右为难?不离婚吧,不甘心;离吧,心太累。这属于还没上高中就操心将来考清华还是上北大,在还未结婚时为何默认一定会离婚呢?不婚情况下的恋人、情人甚至炮友关系,远不如婚后的夫妻关系稳定,尤其有了孩子后。不结婚确实可以任性,丝毫不容忍对方,随时分手;但结婚后心态会变得积极和包容,会发现很多婚前无法忍受的事在婚后可以包容,不再是事(不是消极的忍受,而是积极地觉得困难已经不值一提)。对于即使已经离婚的人来说,如果他们当初不结婚只恋爱,抵御风险和诱惑的能力也只会更差,基本只会散伙的更早、更快,结婚至少增加了他们在一起长久的可能。
: 4.性的目的。这是在宣扬性开放么。我不赞成,染病等原因就不赘述了,要提的一点是如果你还打算结婚或哪天改主意由“不婚族”变为“想婚族”,当结婚对象问起你的性经历时,怎么回答。如实回答?那多半会分手,因为没几个人(无论男女)能接受对方的放荡史;隐瞒欺骗?那就很恶劣了,相当于主观恶意提供虚假信息,干扰对方决策。
:
: 随着年龄增加,绝大多数女性的择偶竞争力和婚姻市场都会断崖式下跌。不婚的话,也许年轻时还有点市场,甚至能夜夜笙歌当新娘,等年龄大了发现不再那么受欢迎时,无论是来自异性的实实在在的身体或情感上的关爱,还是从抢手到无人问津的巨大心理落差,尤其想到一个人茕茕孑立、孤苦终老死去,不知多久才能重新投胎来到美好人间时,那种焦虑、不甘和绝望能把人吞噬,它们带来的折磨甚至可能比不幸婚姻本身更痛苦。
:
: 我身边离婚女性中,绝大多数还是渴望再次进入婚姻的,虽然有些人嘴上说“看透了爱情,不相信婚姻,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但明显能看出“口是心非”,基本是嘴上骂男人,骨子里仍渴望爱情和婚姻。
:
: 所以,你可以不学习,但要提前预知不学习的后果,将来即使接受不了也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不甩锅不怨天尤人不觉得命运不公不羡慕嫉妒恨别人;你也可以不结婚,但同样要预知不结婚的后果尤其人生最后几十年没有家人,孤苦伶仃独自走向死亡的局面。: --
: ※ 修改:·ustc1983 于 Apr 9 23:25:52 2021 修改本文·[FROM: 60.247.8.*]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newsmth.net·[FROM: 60.247.8.*]
--
修改:ustc1983 FROM 60.247.8.*
FROM 222.16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