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媳妇给孩子买了终身寿险
代理人不够专业,对产品讲了表面,但是没讲透
中信保诚这款增额终身寿,以及其他公司很多类似的产品,是包装成寿险的理财类产品,或者反过来说,是理财类产品附加了一点寿险的功能。
这种产品的共性是身故赔付杠杆前期很低,但现金价值稳定增长且速度较快(相对来说),从收益角度观察,其总体收益大概在投保十几年或者二十年左右达到峰值,其后逐渐降低
保险公司的理财类产品,基础特点都是长期、安全和稳健,但缺乏流动性。适合安排为家庭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作为防守性投资,为家庭带来的价值是“一份极其稳定安全的打底资产”,而绝对不是“博取高收益的进攻性投资”
除了基本的理财功能,寿险还有传承的功能,但是很多代理人声称的“资债隔离”和“税收筹划”功能,你听听就算了,别真当回事
总之,楼主如果不缺那二十万,或者说把二十万作为暂时不动用的钱想要长期储备,那么这个产品也还凑合,你想要在银行或者其他渠道找到这种特点的产品也不容易
对这种产品,银保监会也卡的越来越严了,原因有点长懒得写了
【 在 tian1952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中信保诚基石恒利终身寿险,这几年在这个原同事那七七八八买了很多保险了,去年一年交保费快四十万了,累计保费还没细算。这款给孩子投保的终身寿险号称是3.5%的复利,已经交了一年,马上要交第二期,每年8万,交三年。求指点,这个保险合算吗,孩子十岁,按概率是要孩子的孙子辈长大成年才能受益吧,相当于存了八九十年的定期?我现在的资金都买银行定期了,这半年来收益在低点,最低微众银行大额存单4.2%的利息,其他基本在4.8%左右,都是存款,应该是最安全的。销售号称中间如果想用钱可以通过抵押贷款或减保退保的方式“获得充沛的资金流”。抵押贷款是不是要被银行再搜刮一笔存贷利息差?减保退保对应现金价值应该到不了他们宣称的3.5%复利,甚至他们这三点五的利息也远不如我现在最安全的银行存款利息。求问怎么解决,昨晚大吵一架。
:
: 来自 EVR-AL00
#发自zSMTH@LIO-AN00
--
FROM 117.136.0.*
“钱不被通货膨胀稀释”意味着什么?这句话意味着你的这笔钱所选择的投资渠道必须满足起码三个条件——“长期、安全、内部收益率高于通货膨胀率”
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投资渠道目前的市场上不存在!也就是说,不存在任何投资渠道可以确保(注意,是确保)钱在较长周期内不被未来通胀所稀释。之前十几二十年,我们还可以说房产是一个基本满足上述要求的工具,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恐怕房产也不行了。
我们普通人如果想要有效对抗通胀,除了持续提高职务收入水平外,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进攻型资产的配置中获得成功,比如说投资股票、基金、比特币等等。换句话说要想有效抵抗通胀,必须承担风险。
与此同时,任何一个理性的投资者都不可能把所有的资产投入到高风险的进攻性配置中。因此一个比较合理的逻辑就是——在留足中短期家庭生活所必需的日常支出外,把剩余的可支配资产拨出一部分来做无风险配置,牺牲可能的高收益而换取保障未来资产的基本盘;同时用另一部分资产投入到高风险的进攻性配置中,以此来争取超额收益。
而在所有的长期无风险资产配置中,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障类产品具有极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满足了相当多人群的资产配置需求,这就是保险公司的理财类产品在市场上能够存活的基本逻辑和原因。
保险公司的产品既不是智商税,也不是万能的灵药,它只是能够解决相当一部分人群在资产配置中所遭遇的部分重要问题。它是不是适合你的具体需求和习惯,要分情况而定,但娱公子打死大可不必。
当然这里边更重要的,还是大部分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都不够专业,只了解个皮毛就到处乱讲,无限度拔高客户的期望值,最后搞的整个市场变得很low。
【 在 tian1952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缺那二十万也可以长期不用,但是受不了钱躺在那不升值被通货膨胀稀释。3.5大概率是跑不赢通货膨胀的。
: 【 在 bluegod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代理人不够专业,对产品讲了表面,但是没讲透
: :
#发自zSMTH@LIO-AN00
--
FROM 117.136.0.*
这话讲的对,但是不认真理解的话,会产生极大的误会。
保险合同,尤其是财产险、意外险、重疾险等这些,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都是“射幸合同”,也就是说其所获得的收益本质上是一个机会。
举一个不太确切的比喻,你可以把保险公司理解为一个赌场,利用大数法则确保自己99%是赚钱的(其实这是废话,保险公司必须得保证自己生存呗);而投保人就是一个赌徒来押注,以自己的健康或者意外事故为标的。他可能赢(出事了,获得一大笔理赔款),也可能输(没出事,没拿到理赔款)
但这个比喻其实并不确切,是因为与赌场不同,投保人投保人来这里,并不是期望“赢”的!他来保险公司投保真正所获得的东西,很多人都没有理解。
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生效开始,他所获得的真正东西是“未来家庭财务状况确定性的增强”,或者说“未来家庭财务状况波动幅度的减小”。
我认为,这才是保险的本质。简单的把它归结为智商税或者骗子,那就是眼光太狭窄了。
【 在 smithpc 的大作中提到: 】
:
: 嗯,他用极端化的语句表述了行业现实。跟保险公司做交易(购买保险),他99.99%得利,你呢就不一定了。
: 【 在 BA43B09F0725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个极端了,不要买投资性质的保险,其它保险按需购买
: :
#发自zSMTH@LIO-AN00
--
FROM 117.136.0.*
说的没错,保险公司雇了一大堆精算师,其实就是在做概率游戏
不过因为个险市场基本上是个完全竞争市场,所以大体上(强调一下是大体上)各公司的产品费率会达到或接近市场均衡,特别划算和特别不划算的产品都不会存在,即使有也都是昙花一现。
【 在 tian19520000 @ [Family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说的没错,但是考虑概率,就考虑划算不划算。极端的例子,我坐高铁出行,理论上有意外概率,但这是万分之一的概率,如果为此买一个一万块的一次性意外险,就是不划算。当然我举的极端例子,现实中也不会存在。不合算是通过常识大数据判断的风险发生概率和付出(保费)
: 【 在 bluegod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话讲的对,但是不认真理解的话,会产生极大的误会。
: :
#发自zSMTH@LIO-AN00
--
FROM 117.136.0.*
人寿保险的资债隔离功能是不可靠的,别吹得太多,最高法都有过司法解释,支持某些条件下强制执行的
如果你是代理人或是经纪人,在客户面前关于这个功能别把话说的太死,给自己留条后路
【 在 Hoggar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种的保险跟存定期不一样,极端情况是有用的。
: 比如家庭做生意亏到破产,需要还债,那么定期存款就得用来还债,房子可能也被卖了还债,但是这个寿险属于消费掉的钱,就不用还债,还可以拿来生活。
:
: 说白了,这是富人用来保全财产的,不是用来赚取收益增值的,保全财产肯定要付出代价,代价就是低收益,贬值。
#发自zSMTH@LIO-AN00
--
FROM 117.136.0.*
寿险的避税功能是镜花水月,遗产法出台之前都是推测,没必要过于看重
真正有意义的是指定传承功能,合理设计下可以规避掉很多家庭内部纠葛
【 在 tian1952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们是工薪阶层,领工资过活的,没有什么保全资产的情况。我看发达国家好多买保险是避税用的,比如遗产税政府收一笔,买保险受益认是后代,就可以避掉一点税
: 【 在 Hoggar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种的保险跟存定期不一样,极端情况是有用的。
: : 比如家庭做生意亏到破产,需要还债,那么定期存款就得用来还债,房子可能也被卖了还债,但是这个寿险属于消费掉的钱,就不用还债,还可以拿来生活。
#发自zSMTH@LIO-AN00
--
FROM 117.136.0.*
我其实开头就说啦,这种增额终身寿,是披了个寿险的幌子,实质上是理财产品。
虽然号称受益人是下一代,但设计的人和购买的人真正看重的并不是传承功能,都是资产增值的功能
和真正意义上的以“身故赔付高杠杆”为特点的传统型终身寿险,有本质区别
【 在 frosen 的大作中提到: 】
:
: 年化3%左右的保险确实是最长期最保守的抗通胀产品
: 不是智商税
: 个人认为家庭收入10%左右买这种东西都不算被骗
:
#发自zSMTH@LIO-AN00
--
FROM 117.136.0.*
此言差矣,返还型自有返还型的意义
不过,懒得细说了,有消费型来保障也不错,比没有保障强多了
【 在 simonz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目前阶段,保险只买消费型的
:
: 【 在 tian19520000 (tian1952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中信保诚基石恒利终身寿险,这几年在这个原同事那七七八八买了很多保险了,去年一年交保费快四十万了,累计保费还没细算。这款给孩子投保的终身寿险号称是3.5%的复利,已经交了一年,马上要交第二期,每年8万,交三年。求指点,这个保险合算吗,孩子十岁,按概率是要孩子的孙子辈长大成年才能受益吧,相当于存了八九十年的定期?我现在的资金都买银行定期了,这半年来收益在低点,最低微众银行大额存单4.2%的利息,其他基本在4.8%左右,都是存款,应该是最安全的。销售号称中间如果想用钱可以通过抵押贷款或减保退保的方式“获得充沛的资金流”。抵押贷款是不是要被银行再搜刮一笔存贷利息差?减保退保对应现金价值应该到不了他们宣称的3.5%复利,甚至他们这三点五的利息也远不如我现在最安全的银行存款利息。求问怎么解决,昨晚大吵一架。
#发自zSMTH@LIO-AN00
--
FROM 117.136.0.*
这个其实问题不大
监管规定的预定利率上限是3.5%,现在很多增额终身寿产品的峰值irr都可以做到3.49%,也谈不上欺骗误导
【 在 DeepIn 的大作中提到: 】
:
: 如果销售说客户收益是复利的3.5且留下了证据,可以以此要求全额退保了
:
: 监管规定的定价上限才3.5,不可能哪家公司能做到给客户的有3.5复利,何况听起来你说的这个还是代理人渠道的
: 【 在 tian1952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发自zSMTH@LIO-AN00
--
FROM 120.244.140.*
说了四段话,每段话都有错误,唉
【 在 RBSIC 的大作中提到: 】
:
: 的确是被忽悠了,没有任何意义
:
: 如果把这个产品当一个保障,给没有收入的孩子提供死亡保障没有任何财物意义,而且有道德风险
:
#发自zSMTH@LIO-AN00
--
FROM 120.24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