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大家看看,这篇课文写的怎么样
不知道那年写的
如果是农村没汽车,马车几乎=车的年代
没大问题
【 在 ChinaBJ 的大作中提到: 】
: 即使与铃声差不多,也要说是像马车上的铃声,什么是“车轮滚过的”铃声,脑回路过于清奇。
:
--
修改:spritesw FROM 221.218.175.*
FROM 221.218.175.*
米想到啊米想到,第一个回复你的,竟然不是那位北大教授,好像是学生物的,中学号称爱好语文。我以为他会为中国语文辩护,鼻嗤你没有品位不懂欣赏中文呢。
老实说,这文字我读了就一个感觉,像吃屎,还是那种风干冷冻带霜的屎。
--
FROM 124.205.78.*
我儿子基本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每个单元的课文,他经常会跟我讲最喜欢哪篇,我们的眼光差别不大。
【 在 xianrena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景能明显透露出明快欢喜之意,以情入景,还要求啥?故人具鸡黍也不过如此啊。令郎能学会这种笔法可以直接高考作文满分了。
:
--
FROM 219.239.97.*
你跟小学生鉴赏眼光差别不大,还很自豪?
【 在 suosuoy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儿子基本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 每个单元的课文,他经常会跟我讲最喜欢哪篇,我们的眼光差别不大。
:
--
FROM 58.33.43.*
要结合这篇文章的写作时代和地点来理解,感觉写的是七八十年代的农村?
当时农村基本没机动车,拖拉机不但用来农耕,还用来运人,路上跑的车子大多数是人力车(前半部分类似自行车,后面是个平板),一般没有喇叭,车上安有铃铛来提示路人注意。
现在的人如果没那种经历,要理解里面的场景确实很困难,也许这篇文章应该配一张图,就容易读懂了。
【 在 flyaTr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期末了,看孩子的语文课本,感觉这篇课文,抒情写景 好生硬,没有一点意境,生搬硬套也许是我不懂,大家看看 ...
--
FROM 27.149.23.*
大城市人也许没见过,以前农村没有机动车,日常运货是一种人力小三轮,车上有安铃铛,等于是起到提醒路人的作用。当时农村的路面没做硬化,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这种车开过去的会一颠一颠的,车上的铃铛也会随之不断轻响。
总得来说,这篇文章算不上文笔多么优美,但把当时那个农村的场景还是描绘的很形象的,感觉是个农村出来的文青写的。
只不过这个年代离现在的小学生有点远,小学生估计很难理解体会。或许书上配上一副对应场景的彩色水墨画会比较合适。
【 在 ChinaBJ 的大作中提到: 】
: 即使与铃声差不多,也要说是像马车上的铃声,什么是“车轮滚过的”铃声,脑回路过于清奇。 ...
--
FROM 27.149.23.*
矫揉造作,意象选择离孩子们很远,无法共情
【 在 flyaTr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期末了,看孩子的语文课本,感觉这篇课文,抒情写景 好生硬,没有一点意境,生搬硬套
: 也许是我不懂,大家看看
: [upload=1][/upload]
--
FROM 223.104.205.*
这令我想到了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
https://suulnnka.github.io/BullshitGenerator/index.html?%E4%B8%BB%E9%A2%98=%E4%B8%80%E5%A4%A9%E6%8E%89%E5%A4%9A%E5%B0%91%E6%A0%B9%E5%A4%B4%E5%8F%91&%E9%9A%8F%E6%9C%BA%E7%A7%8D%E5%AD%90=357930092
--
FROM 49.185.138.*
太牵强了。完全靠脑补。
两岸柳如眉——说明两岸是柳树而不是桃树,那么,”有一千朵桃花洒在河面“,这桃花哪来的?
【 在 wuwuzela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城市人也许没见过,以前农村没有机动车,日常运货是一种人力小三轮,车上有安铃铛,等于是起到提醒路人的作用。当时农村的路面没做硬化,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这种车开过去的会一颠一颠的,车上的铃铛也会随之不断轻响。
: 总得来说,这篇文章算不上文笔多么优美,但把当时那个农村的场景还是描绘的很形象的,感觉是个农村出来的文青写的。
: 只不过这个年代离现在的小学生有点远,小学生估计很难理解体会。或许书上配上一副对应场景的彩色水墨画会比较合适。
--
修改:ChinaBJ FROM 223.72.66.*
FROM 223.72.66.*
无病呻吟,词语堆砌。我有时候写的都比这个好
【 在 flyaTr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期末了,看孩子的语文课本,感觉这篇课文,抒情写景 好生硬,没有一点意境,生搬硬套
: 也许是我不懂,大家看看
: [upload=1][/upload]
--
FROM 223.16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