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感觉这段话很有道理
我没有说不需要教育,不需要知识
凡事有个度而已
【 在 zhms 的大作中提到: 】
: 闪烁着没有知识导致的天真的目光?
:
--
FROM 58.222.12.*
是的,娃买回一大堆自己拼插
【 在 QuickLink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听说做木匠工钱高,想着孩子实在废材去做个木匠把但是我家做包工头的哥哥跟我说做木匠没前途了都是工厂标准件了,跟积木一样 ...
--
FROM 222.131.28.*
无解
【 在 QuickLink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学时期的老师、家长,总认为通过各种手段,将孩子送到大学就万事大吉,但中学教育的后果,大学老师才有更直接的感知。我在具体的课堂中,充分感受到 教育像一场慢性炎症,中小学时代服下的猛药、抗生素、激素,到大学时代,终于结下了漠然、无所谓、不思考、不主动的恶果。
: 学生内心的疲惫和大学时代的严苛压力,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底色。
: 作为中学教育后续阶段的见证者,我目睹孩子们被牵引成长过程中的状态,对此有着深切感受,但家长对此并不知情,中学老师在应试目标的逼迫下,也无法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更多责任。在疯狂的追逐中,没有人可以容忍孩子的失败,现实强化的高校分层,学生也不容许自己失败。孩
: ...................
--
FROM 39.149.15.*
核心问题是,在中国,教育承担了选拔功能,是社会分层的手段。如果真的阶级固化了,底层也就躺平了。但中国的“人上人”们不仅不给底层足够的尊重,甚至不给底层基本的保障,这是中国社会周期律的根源,也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法理基础。
【 在 bo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少年前的老问题了,中国大学严进宽出,外国宽进严出。但是后来扩招毁掉了中国的高等教育……
: 现在越来越体会到,教育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精神,是一门学科,是一种艺术。而现如今无论学生还是家长,认为教育就是简单的去学校上课,这种打卡式的心理期望有悖于教育的本质——改变并且提高。
--
FROM 39.149.15.*
压力太大
--
FROM 218.2.113.*
你说的都对,但当今中国最被尊重的是资产,无论精神态度学科艺术都不如资产。但恰恰,管理者把高等教育当成了工具,比如调节失业人口比例,比如控制劳动力定向流动,而不是可升值的资产。只有你把它当成资产时,你才会对那些可能导致它贬值的情况忍无可忍。
【 在 bo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少年前的老问题了,中国大学严进宽出,外国宽进严出。但是后来扩招毁掉了中国的高等教育……现在越来越体会到,教育是一种态度 ...
--
FROM 42.177.147.*
这几天我校跳湖一个上吊一个
【 在 asserted 的大作中提到: 】
: 压力太大
--
FROM 220.184.148.*
我有个老师攒了半个小目标
然后跟我抱怨说儿子研究生都毕业了就是不愿意工作,码农相关专业的
我想了想,换成我,估计我也不工作了,哈哈
【 在 QuickLink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能提供半个小目标的父母呢?
:
: 【 在 JaneT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223.104.3.*
挣了一个小目标没?
败了几个小目标了?
【 在 xianrena 的大作中提到: 】
: 思聪那种,真不觉得自由成长成了啥好样子。
:
:
: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223.104.3.*
感觉是自以为能给众生醍醐灌顶的大忽悠写的
现象谁都了解
关键是拿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啊
【 在 QuickLink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学时期的老师、家长,总认为通过各种手段,将孩子送到大学就万事大吉,但中学教育的后果,大学老师才有更直接的感知。我在具体的课堂中,充分感受到 教育像一场慢性炎症,中小学时代服下的猛药、抗生素、激素,到大学时代,终于结下了漠然、无所谓、不思考、不主动的恶果。学生内心的疲惫和大学时代的严苛压力,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底色。
: 作为中学教育后续阶段的见证者,我目睹孩子们被牵引成长过程中的状态,对此有着深切感受,但家长对此并不知情,中学老师在应试目标的逼迫下,也无法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更多责任。在疯狂的追逐中,没有人可以容忍孩子的失败,现实强化的高校分层,学生也不容许自己失败。孩子们的个性、天性和生命活力,被磨灭得无影无踪,他们的面目越来越相似,早已成为工厂的标准化构件。
:
: ...................
--
FROM 121.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