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近日ji cai讨论观后感
可能都拿出来当证据了,好笑。
【 在 but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致性评价,要看临床效果的。只不过集采的药品可能与参加评价的药物差别比较大。价格低再高质量,药厂也很难。
--
FROM 219.237.202.*
集采不考虑质量?靠谣言打滚吧?
【 在 Robust2022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不在于只能用集采。而是集采对质量好像完全不考虑
:
--
FROM 219.237.202.*
你没有要医保为你自己奇葩思维买单的自由。让你失去自由的是无利可图退出市场的药企资本。
【 在 shuyinxia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两个问题。
: 一个问题,老百姓有选择药物的自由,yb不能因为集采量的要求令老百姓失去选择药物的自由。
: 另一个问题就是集采药物质量问题。
: ...................
--
FROM 219.237.202.*
你给讲讲集采怎么考虑的质量
千万别再来那套法律规定了它应该满足质量要求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有具体的措施对供货质量进行监督
集采中心作为招标甲方,不久的将来医保中心还会作为付款方
那医院和患者对上供货方,没有任何话语权
如果集采中心不作为,那集采药品的质量就真的没救了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集采不考虑质量?靠谣言打滚吧?
--
FROM 222.128.59.*
什么谁用过谁知道?等到讨论中药的时候又开始双标。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医保是强制性险种,投保起始就剥夺了人的选择权利,用给一个人看病还是给几个人看病的思路表面上是立场正确,但结果是彻底剥夺选择权,也就是是双向强制下的毫无选择。
: 至于数据文献亦或一致性实验,至少理工科的人应当明白什么叫数据分析,都是自己做过数据处理的人,都是明白什么叫规范就低即合格的人。
: 至于什么药好,自己没吃过的说啥都是扯,消炎药的效用是不是真的一样,降压药都写二十四小时服用一片但究竟能管24小时还是事实上只能12小时有用,五针国产针能不能达到三针进口的效果,那都是谁真的用过谁就会知道,太多的人自己是一片药都没吃过就想当然的看文献扯实验的,就跟总有人喋喋不休的掰扯养老金,可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啥叫两个池子更加不懂应缴和实缴分别是怎么计算的,那都是笑话。
: ...................
--
FROM 219.237.202.*
计生咋了,现在还计生,还可能不生要变相罚款呢……
【 在 gxm248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啥无语的
: 东大计生没经历过么
--
FROM 219.237.202.*
没有意义,还有蒸馏水是某人疾病特效药的例子呢。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的都是我自己用过的药,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 至于别的,什么叫没有剥夺?什么叫要给大多数人兜底?还是那句话,医保是强制险种并且强制缴费基数,怎么着一年至少上万甚至好几万的强制缴费额度之下,就配给吃三块钱的降压药?公平兜底大多数是不是,那为什么不采用全体人全都交最低,一年人人交三百,人人只能吃三块钱的降压药。否则凭啥张嘴就是有钱可以去买自费呢,人家为什么要去买自费,买自费能退医保不,交钱的时候怎么不说这话呢。人没有话语权从而不吱声绝不是因为人真不懂咋回事,真要掰扯,有一个算一个,但凡上班的人,自己去算算算自己一辈子将交多少总额度,再去想是不是真的还心甘情愿只能吃三块钱的降压药以及想吃贵的自个另买。
: 我确实不明白所谓认为现在这样对这样好的人到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说对说好的,难不成全是灵活就业的?还是说难不成真的只有我格外体质奇葩从而一致性实验数据之下却能出现了个体效果差异,那实在是不知道说啥了。
: ...................
--
FROM 219.237.202.*
早贴过了。加强存续期监管当然支持。但造谣只看价格不看其他因素,那就是别有用心的低级谣言。
【 在 SankHear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给讲讲集采怎么考虑的质量
: 千万别再来那套法律规定了它应该满足质量要求
: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有具体的措施对供货质量进行监督
: ...................
--
FROM 219.237.202.*
中药个人感受也不是个例。看看你们咋说的吧?piapia
【 在 S03037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个例
--
FROM 219.237.202.*
集采并非最低价中标。挤出虚高药价水分,降低群众负担,是集中带量采购的重要目标。包括专项集采在内的各批次集采都采取了竞价模式,由企业自主报价,在竞争中形成合理价格。同时,中国市场需求量大,为稳定供应、维持竞争活力,集采既不是独家中标,也不是最低价中标。目前,各批次集采的竞争强度大致为“4家中3家”“5家中4家”“6家中4家”等,在采购标书中均有明确条款,近似于“末位淘汰”,申报企业有很大机会中选,并允许不同企业有适度价差。行业内个别人过度渲染“最低价中标”,有故意混淆视听、带节奏的嫌疑,让不了解的人误以为集采规则“极端化”,以至于价格太低影响质量,深层次原因是部分人不适应集采下的公平竞争环境,希望回到原来“定高价”“拼销售”的老路。
【 在 SankHear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给讲讲集采怎么考虑的质量
: 千万别再来那套法律规定了它应该满足质量要求
: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有具体的措施对供货质量进行监督
: ...................
--
FROM 219.23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