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好像作为客观现象的死不能被谈论
脆弱人群不宜谈论死,尤其不宜感性地谈论死。
我相信水木多数是成熟的人,可以谈论死,尤其是作为客观现象而不是个人感性的死,可以谈论。
--
FROM 218.108.210.*
衰老死亡是客观的,讨论不讨论它都在那里,对于中老年水木来说,没必要避讳。
几十年我们会死,更短的时间内我们会经历长辈的死,很可能会亲手处理长辈的死。
--
FROM 218.108.210.*
赡养老人的法律义务没有具体规定什么样的老人不必再赡养。老一辈人消耗较多金钱和精力的情况下,抚育后代、给年轻一代更多资源还是给老一代人更多资源?
--
FROM 218.108.210.*
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人不能只讲个人愿望,老到一定程度时人就不那么理智了,动物本能越来越多的起作用,人的特征减弱了。
--
FROM 218.108.210.*
你谈谈,请
【 在 guoqingjie 的大作中提到: 】
: 脆弱人群不宜谈论死,尤其不宜感性地谈论死。
: 我相信水木多数是成熟的人,可以谈论死,尤其是作为客观现象而不是个人感性的死,可以谈论。
--
FROM 111.55.102.*
不讨论医学伦理已经解决的问题,也不讨论植物人这种小概率恢复正常的情况。只要有资源就能让半清醒或完全清醒理智的老人活着的情况,什么情况需要放弃提供让老人活着的资源?举例,得了某个不治之症但是他很清醒,举例,得了高位截瘫只能拖着维持一个低下生活质量,进入暮年即使治疗也不能对自己对家庭有多少价值的,严重影响年轻人生存或发展的情况,似乎可以考虑作为一个判断标准?
--
FROM 218.108.210.*
这种情况的老人失去家庭和社会的照顾就死了,所以他的生存不是天然的,是被施与的。子代得过父辈的抚养照顾,就要无条件的优先地施与或者还给父辈吗?不。
--
FROM 218.108.210.*
从集体主义出发,家庭要存在要发展每个家庭成员包括老人自己要牺牲自己保证下一代。从个人主义出发,年轻人要照顾年轻人自己的发展和下一代的发展。
--
FROM 218.108.210.*
影响年轻人的严重程度,多严重算严重?不知道,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标准会越来越倾向影响年轻人更少。过去可以为了养老人不让孩子出去打工挣钱,以后?
--
FROM 218.108.210.*
(有些人善良单纯,会不讲理,比如难方周末曾经报道,村里老人们打趣说,我当孙子让孙子当爷爷,这就不讲理了,因为老人你想获得儿子儿媳妇对孙子的细致照顾但是老人不可能未来产出孩子的作用。
比如有人说老人养了孩子老了就要被照顾,这个在班上已经被批驳倒了,孩子与父母是一个集体的,不应该存在父母向子女讨养育债,孩子不欠老人。
--
FROM 218.1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