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斯汀格将认知失调描述为一种紧张状态,当一个人简单地持有两种心理上不一致的认知时便会发生。两种认知如果相互对立,则是不一致的。认知失调的经历是令人不快的,所以人们有动力去减少失调;这类似于减少饥饿或口渴等内驱力因素的过程——只不过在这里,内驱力来自认知上的不适,而不是生理需要。”
比如我们社会上有一个非常糟糕的现象,就是喜欢责备受害者。一个女孩受到了色狼的骚扰,人们应该谴责那个色狼,但你去看一下新闻底下的评论,你会发现大部分人在说“谁让你穿得那么少”“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女孩子也要懂得自我珍重”。他们说这些话,根本没有想过这些话对受害者的影响。
对这些评论的人来讲,说这些话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减少了他们心中的认知失调。他们觉得自己不喜欢生活在一个不安全的社会,不喜欢生活在一个可能会被骚扰的社会,自己的孩子将来出门也不希望她被骚扰。但是社会上竟然出现了这样的状况,这让他们心里很难受。这是不是失调了?他们不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但是环境中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他们的内心很不舒服、失调了。失调以后最快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很难把所有的色狼全部找出来,这个做不到。所以,他们的办法就是认为,那恐怕是这些女孩子有问题。当他们认为是这些女孩子有问题的时候,虽然对整件事情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伤害到那个女孩子,但是说这些话的人,自己的心里会舒服一点点。
——摘录自《帆书》
--
FROM 163.12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