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谈点自己的看法:
1、预制菜这个概念刚出来的时候,范围不统一,那时候甚至把速冻饺子、午餐肉罐头都列在其中,后来才有了所谓的官方定义;
2、块茎类蔬菜比较适合做预制菜,例如胡萝卜、土豆、莲藕等,绿叶青菜不适合;
3、不考虑口感口味的话,单从食品安全的角度看,预制菜确定更容易保障食品安全,毕竟有集约化、规模化的优势;小而多的餐饮主体,监管难度肯定更高;
4、预制的鱼肉类食材,基本都会添加食品添加剂,主要是保水剂各种磷酸盐之类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烹饪过程中失水少、出品率高,二是烹饪后吃起来肉质更嫩、易咬断,但这个个人喜好不同,有人喜欢吃软的,有人喜欢吃劲道的;防腐剂没必要添加,因为在冷冻零下18度的条件下,肉类都可以保存一年以上,冷冻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腐败,添加无谓的防腐剂反而增加成本;
5、官方所谓的预制菜定义跟老百姓的朴素认知无关,商家也没必要给老百姓所谓的教育,老百姓从自己的认知角度,花钱想吃点带锅气的美味佳肴,天经地义。
6、快节奏的生活节奏下,预制菜一定不会消亡,速冻饺子、泡面、预制菜各有各的作用和食用场景,老百姓拥有知情权,用脚投票,一切交给市场;
7、我去过紫光园在平谷的中央厨房,酱牛肉是他们自己炖的、麻酱烧饼是他们自己烤制的、甚至麻酱都是他们自己炒芝麻后磨制的,我认为这符合中央厨房的概念,然后他们再配送到各个门店。毕竟指望门店自己做主食和炖肉不现实,口味也不好统一标准化。但现在中央厨房的概念被泛化玩坏了,成了中央集配中心了。其他的餐饮企业,中央厨房和门店后厨没进去看过,不清楚。
--
修改:cxndsf FROM 124.65.156.*
FROM 124.6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