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烩鲢鱼头
“拆烩鲢鱼头”,是流传于扬州和镇江的一道淮扬菜,以鲢鱼头为主要材料。对鱼头炖煮离骨时,捞出去骨,将肉归在一起放上油、盐、葱姜等下锅烧烩。烹饪工序讲究,极其考究厨师的技术,口味属于咸鲜味。口感:皮糯粘腻滑,鱼肉肥嫩,汤汁稠浓,口味鲜美,营养丰富。
由于“拆烩鲢鱼头”工序繁琐,耗工耗时,还必须现做现吃等因素,很多饭店酒楼都不做这道菜了,年轻一点的厨师和食客,别说吃了,估计看也要随缘了。
盐水老鹅
盐水鹅是淮扬菜系的代表菜之一,在江苏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北地区具有相当高的受众,从最北的盐城、淮安,向南依次到兴化、高邮、到仪征、扬州及三泰地区,再向南到苏南的镇江和丹阳,盐水鹅在这些地区都有相当长的历史,是这些地区人们广泛喜爱的一款上等卤味。
在扬州,人们俗称其为“老鹅”。其态饱满,烂而不散,色黄油亮,质感松嫩、肥而不腻,一般盐水鹅需要浇上卤汁食用,味道鲜咸。在扬州,卖老鹅的摊点,大街小巷,遍地开花,是名副其实的鹅消费城市。全国最优良的鹅品种为“扬州鹅”。据统计,扬州人一年消费盐水鹅2000万只,扬州风鹅产业用鹅在6000万只,所以北方各地饲养的鹅都到扬州来销售。再说在扬州正式的酒席上,缺不了扬州盐水鹅。扬州盐水鹅的名气大得很,几乎与瘦西湖齐名,到扬州没逛过瘦西湖,没吃过扬州盐水鹅,那你不能算是到过扬州。
锅盖面
锅盖面也称镇江小刀面,是江苏省镇江市的一道地方特色传统美食,成品的锅盖面具有软硬恰当、柔韧性好等特点,是一道老少咸宜的小吃。
镇江三大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说的就有最出名的镇江锅盖面,由于煮面时,大大的锅中漂着木质的小锅盖,故名“锅盖面”。
根据现在镇江锅盖面的做法,有人总结出了镇江锅盖面的四个特点:
第一,调。所谓调面,就是用食碱水和面的过程。也就是用食碱的投放量和调碱水温度的掌控,碱面多了,泛黄,口感差,碱面少了,会有点发酸,不劲道,要不多不少,才能软硬恰当,筋道柔韧。
第二,漂。煮面的大锅里面还漂着一个杉木小锅盖,杉木小锅盖压住了翻滚的面条,水不管怎么滚开,沸腾,面都在锅盖的下面,煮出来的面筋道有嚼劲,又有着杉木淡淡的香味。
第三,跳。用光滑的毛竹擀压出来的面条,经过人工三跳加上压制出来的面条毛孔密集,口感丰富,筋道爽滑,好吃入味。时至今日,由于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现在都改用了机器做的面条,由于特殊的配方工艺等机器做出来的面条也一样的筋道好吃!
第四,熬制。锅盖面特有的酱油熬制是锅盖面的一大特色。选用镇江特供的黄豆酱油,加上几十余种佐料,比如:桂皮,丁香,八角,香草,菌菇,鲜虾籽,猪棒骨等,先用猛火,后用文火熬制数个小时,这样熬制出的烫脚唇齿留香,味道鲜美,入味绵长!
千层油糕
千层油糕是江苏省扬州市著名传统小吃,以清肥慢长起酵法,绵软甜嫩,层次清晰。菱形块,芙蓉色,半透明,糕分64层,层层糖油相间,糕面布以红绿丝,观之清新悦目,食之绵软嫩甜。
由福建人高乃超创于清朝光绪年间,已有近百年历史。厨师在长期操作实践中,吸取了“千层馒头”的“其白如雪,揭之千层”的传统技艺,创制出绵软甜润的千层油糕,为扬州传统名点之一,与翡翠烧卖并称为“扬州双绝”。
1983年,扬州特一级点心师董德安以此参加全国烹饪大赛,技惊四座,获全国最佳点心师称号。
朱桥甲鱼
朱桥甲鱼发源于淮安市朱桥镇的朱桥甲鱼羹,是一道传统淮扬菜,此菜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实为筵席之珍品。
朱桥甲鱼羹的鲜美,关键在于原料——朱桥甲鱼。正宗的朱桥甲鱼羹所用的甲鱼应当是朱桥镇马塘的野生甲鱼。甲鱼的习性是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马塘地处幽静之处,风平浪静,一年四季阳光充足,正是甲鱼的最爱之地。甲鱼在这里不断繁殖,个个洁净肥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朱桥当地人口福不浅,他们便在烹饪方法上不断发掘,或红烧、或烩制、或煲汤,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这道朱桥甲鱼羹。
--
FROM 180.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