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长江三峡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力量促成?
冲刷
【 在 yanzhish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自然是伟大,也太神奇了,瞿塘峡那绝壁,斧削都没有那么平。
--
FROM 120.244.225.*
你说的湖相沉积应该指的是昔格达组,通常认为是堰塞湖沉积。
元谋土林我也去看过,应该也是湖相沉积,但是跟昔格达组的区别是颜色有差异。元谋土林整体偏黄褐色说明元谋土林应该在间冰期遭受了强烈的风化;而昔格达组整体偏灰褐色,应该是较为寒冷的冰期形成的湖相沉积。
虽然很多人认为金沙江曾经发生过改道,但是争议颇大。因为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确切的沉积学证据。只有在北部湾(红河冲积扇)发现Nd同位素异常,并据此间接推测古红河水系曾经包括川江、金沙江水系。而剑川盆地等地的证据却有不同的解释。一些学者认为可以作为金沙江南流的证据,一些学者持反对态度。
【 在 feim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去过金沙江一级支流龙川江的汇流口,叫江边的地方,有一个湖相沉积的断面,看着非
: 常有意思,据说金沙江沿线这种湖相沉积有很多处,元谋土林也是湖相沉积。所以他们
: 搞地貌的,很多人还是倾向于金沙江由于堰塞改道过
: ...................
--
FROM 183.24.176.*
个人认为是1百万年以来的事情。原因很简单,河曲下切后才形成的峡谷地貌。这种独特的地貌应该时间不长,可以根据嘉陵江流域中的离堆山(牛轭湖附近)上的沉积物来反推。
而这些沉积物的沉积年代也在1个百万年左右。
【 在 yanzhishan 的大作中提到: 】
: 长江三峡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 与现代曲流河进行对比后发现:在深切河曲中,交汇角为钝角的情况较为常见,占比为30.3%;在交汇点附近,干支流交汇作用对小波功率谱的影响较为显著,但是远离交汇点的小波功率谱则基本保持不变;大部分河流的弯曲度、弧波长和振幅等参数呈现出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升高的趋势。从
: 河谷形态分析上也可知:以嘉陵江为代表的深切河曲,其河谷形态以对称河谷为主,这表明河曲在下切形成深切河曲的过程中,河道的形态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变化。根据上述现象可推测,河道交汇角为钝角的情况并不能作为古长江流向发生倒转的证据;长江流域宜宾至宜昌段曾经是地形
: ...................
--
FROM 183.24.176.*
长江的形成更可能是气候变化的结果。青藏高原抬升到一定高度后,东亚季风形成;形成一定降雨后,才形成的长江。
也就是说,长江的形成跟青藏高原的抬升应该是同步的。
【 在 yanzhishan 的大作中提到: 】
: 长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按学究的说法,长江先有,三峡是地貌抬高才形成的,那长江不得形成几亿年?
--
FROM 183.24.176.*
这种假说是溢流说,但是很遗憾四川盆地至今仍然没有发现大型堰塞湖的沉积记录。四川盆地(除了成都平原外)主要分布的是侏罗系和白垩系的地层。四川盆地内部的丘陵山地存在有多期夷平面,除了侏罗系、白垩系基岩外,在夷平面附近只发现了一些第四系的沉积物。如在钓鱼城就有,但是这些第四系地层表明长江应该是一条非常年轻的河流。
【 在 yanzhish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四川盆地有没有可能最初的时候,也是堰塞湖?然后有一天水位太高,巫山挡不住了,就冲刷出了三峡?
: 这里有合理的地方:四川盆地是平原,这个平原应该还是冲积、沉积形成的,就像华北平原、中下游平原。这个证据应该好找,看看四川盆地是不是沉积形成就差不多了。
: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巫山那么大,为啥偏偏三峡的地方,绝壁跟刀削斧劈一样平?这也是自然故意遗留下来给长江备好的出口?
: ...................
--
修改:taotao FROM 183.24.176.*
FROM 183.24.176.*
巫山其实是河流切穿横石溪背斜后形成的峡谷。从西南向西北展布的横石溪背斜上面分布着至少9个类似的峡谷。巫峡的存在并不特殊,只是恰巧长江从此经过而已。
【 在 yanzhish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四川盆地有没有可能最初的时候,也是堰塞湖?然后有一天水位太高,巫山挡不住了,就冲刷出了三峡?
: 这里有合理的地方:四川盆地是平原,这个平原应该还是冲积、沉积形成的,就像华北平原、中下游平原。这个证据应该好找,看看四川盆地是不是沉积形成就差不多了。
: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巫山那么大,为啥偏偏三峡的地方,绝壁跟刀削斧劈一样平?这也是自然故意遗留下来给长江备好的出口?
: ...................
--
修改:taotao FROM 59.32.93.*
FROM 183.24.176.*
专业!
【 在 taotao 的大作中提到: 】
: 长江流域内的四川盆地和三峡地区分布着大量深切河曲,记录了曲流河的原始形态,通过分析深切河曲的形态可以了解地质历史时期古曲流河的相关信息。本文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利用软件MStaT从遥感影像中提取了深切河曲的干支流交汇角、小波功率谱、弯曲度、弧波长和振幅等参数。与现代曲流河进行对比后发现:在深切河曲中,交汇角为钝角的情况较为常见,占比为30.3%;在交汇点附近,干支流交汇作用对小波功率谱的影响较为显著,但是远离交汇点的小波功率谱则基本保持不变;大部分河流的弯曲度、弧波长和振幅等参数呈现出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升高的趋势。从河谷形态分析上也可知:以嘉陵江为代表的深切河曲,其河谷形态以对称河谷为主,这表明河曲在下切形成深切河曲的过程中,河道的形态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变化。根据上述现象可推测,河道交汇角为钝角的情况并不能作为古长江流向发生倒转的证据;长江流域宜宾至宜昌段曾经是地形起伏度很低的准平原(或宽阔河谷),现今的深切河曲是古曲流河发生深切后而形成;长江在四川盆地和三峡地区应当为“叠置河”成因,长江在现今河道上并没有发生过倒流。
:
--
FROM 202.104.131.*
应该是崩塌
巫峡附近广泛分布的是三叠系的砂岩和灰岩,这些地层构成了齐岳山背斜的主体。褶皱形成的过程中,会在背斜发育大量的断裂、节理,河流会沿着这些缝隙侵蚀。尤其会发育大量的地下暗河,随着溶洞的发育,最终会造成上部岩体的崩塌。而这些垂直江面的崖壁,就是崩塌形成的。
【 在 newlifes2016 的大作中提到: 】
: 冲刷
--
FROM 183.24.176.*
这个帖子见识了各位学究丰富的学识了,拜服。
--
FROM 112.97.65.*
那一片,他们叫做龙街粉砂层,好像是属于龙街组
【 在 taota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湖相沉积应该指的是昔格达组,通常认为是堰塞湖沉积。
: 元谋土林我也去看过,应该也是湖相沉积,但是跟昔格达组的区别是颜色有差异。元谋土林整体偏黄褐色说明元谋土林应该在间冰期遭受了强烈的风化;而昔格达组整体偏灰褐色,应该是较为寒冷的冰期形成的湖相沉积。
: 虽然很多人认为金沙江曾经发生过改道,但是争议颇大。因为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确切的沉积学证据。只有在北部湾(红河冲积扇)发现Nd同位素异常,并据此间接推测古红河水系曾经包括川江、金沙江水系。而剑川盆地等地的证据却有不同的解释。一些学者认为可以作为金沙江南流
: ...................
--
FROM 159.22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