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从比亚迪5月29日的回应,和可能要栽瓷实了
直接上结论:
比亚迪模型按纯电里程数计算是否需要碳罐脱附,但国标IV型试验时碳罐直接被气体灌到临界状态后行驶里程只有不到30公里,无法被该模型所检测到,所以不会启动脱附;
要点:
1. 蒸汽排放量取决于行驶里程
2. 常规工况EV行驶6天会到达模型计算的脱附时间点
3. 当车辆行驶时速大于35公里启动发动机脱附
国标IV型试验时:
1. 碳罐被丁烷+氮气直接灌到临界点
2. 高温行驶
3. 高温行驶里程小于30公里
4. 热浸试验、常温浸车均为静置状态
因此,国标IV型试验中,受试车不会被比亚迪回应中所述的模型启动脱附;
那么,问题就变成这两款车是怎么通过检测的?
************************我是分割线*******************
以下是比亚迪回应的相关原文
: 问题三:PHEV车辆的燃油蒸汽如何产生及如何脱附?
:
: 燃油蒸汽的排放量主要取决于温度变化和车辆行驶里程,以深圳为例,车辆停放时,油箱里每天可产生3~5克油汽,EV工况下每行驶100公里可产生1克左右油汽;产生的油汽被碳罐吸附,平均下来,一天碳罐重量增加4~6克,如取均值5克/天,6天后碳罐重量增加30克。
:
: 比亚迪PHEV插电混动技术具备很强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具备实时监测及统计油汽蒸发量的能力,依据判定条件控制发动机的启动和脱附时间,精准完成碳罐脱附(抽走碳罐内油汽)。例如1.5L自吸发动机高效脱附4分钟左右便可实现40-50克的脱附能力,智能系统实时监测,精准判定脱附时间点,启动发动机,可轻松完成上述案例30克的脱附需求,确保蒸发排放合规。
:
: 具体到用户的使用场景中,车辆在EV模式下连续行驶6天左右,当达到脱附时间点,车速大于35km/h发动机就会启动,只需4分钟左右,此时发动机运转的噪音小于整车噪音,对用户来说无感。此外,发动机短时启动,解决油汽脱附的过程中也在发电,既不增加能耗,还实现了发动机保养
--
FROM 221.12.37.*
别多想了,这次必然掉坑里了
按这董秘的说法,那个模型必然搞不定在检测的时候自行给碳罐完全脱附
【 在 wsnsw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建议你不要再上钩,我头一天就说了,比亚迪就是故意耍人玩。
--
FROM 39.188.117.*
就你这样还好意思扯阅读理解能力,还沉浸在梦里那个传感器吧
这个董秘的回答和你心心念念的传感器没半毛钱关系
【 在 oo7894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就别在这扯淡了。人一套智能控制系统被你说成“按纯电里程”了。
: 能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了?
--
FROM 39.188.117.*
知道为什么是纯电里程吗?
如果不是纯电状态,发动机本身就是频繁在运行,碳罐早就脱附了,能明白吗?
【 在 lewis 的大作中提到: 】
: 额。。 质疑之前认真把文章读完啊, 你别读到一半就开喷。 还直接上结论, 你第一句话就是错的。
--
FROM 39.188.117.*
你再仔细想想?这个所谓的智能系统,就是在解决纯电运行时无法给碳罐脱附的问题
如果非纯电运行,发动机早就给碳罐脱附了,那个所谓的"智能"系统早就没毛线用了
能明白吗?
【 在 zzf4qgzr 的大作中提到: 】
: 麻烦把中间那段再读一遍。。。
--
FROM 39.188.117.*
这个模型的主要参数就是纯电里程,然后还有温度什么的其它因素,网上有更多的细节
油气的产生也和里程直接相关
【 在 bom 的大作中提到: 】
: byd没说是按里程算的吧。
:
--
FROM 39.188.117.*
感觉有点越描越黑了
不知道在试验时满电状态下那段20多公里的高温行驶中,发动机是怎么启动到清洗碳罐所需要的4分钟的
【 在 test3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程序可以预测对,那其它低压油箱的厂商为啥要花大钱加个探测器?那个东西可比高压油箱贵。
: 比亚迪说自己的智能化水平强大,但众所周知,比亚迪的智能化落后于业界平均水平。
: 想想都能明白,那就是个失效装置或作弊器。
--
FROM 39.188.117.*
BYD都欢迎大家去学了,你慌啥
且看看有没有车厂去学
【 在 fe6197427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看出来了,你们是真的想让长城学会,巴不得比亚迪把所有技术细节一五一十的都教给长城
--
FROM 39.188.117.*
只有脑子没摇匀的,才整天说不出一句整话,只会显摆自个儿阅读理解能力
【 在 oo7894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看这个题目下多少人指出你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问题了?
--
FROM 221.12.37.*
油车一直开着发动机
【 在 dyatpk 的大作中提到: 】
: 油车怎么过的,dmi就怎么过的
:
--
FROM 221.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