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不说对错,只说Ford和BYD的格局
【 在 cashrock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亚迪自己的子公司多而,零配件都是自己公司的人,当然用工多
: 其他车企更多是采购产业链公司的,供应商也要给工人发工资,工资支出上不会差太多
: 比亚迪又不是做慈善,会给员工发远超行业的工资吗,我不觉得在这方面会有特别大的差异
: ...................
别扯了。你查查现代摩比斯这种公司呗。这是合资品牌典型操作手段。
--
FROM 111.197.23.*
不知道当年ford的竞争环境怎么样
现在byd的竞争环境,还是很激烈的吧,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超越
【 在 LordTod 的大作中提到: 】
: Ford推出廉价T型车,目的是造美国普通人买得起的汽车,并没有降低工人工资,甚至还涨薪,理由是:“企业有意保证员工买得起自己生产的产品。换句话说,用人的公司能发挥促进消费的作用。虽然支付更高的薪水必然可能暂时削减企业的盈利,但长期来看,企业的业务和经济状况都会
: 更有持续性。如果汽车成为普通美国国民适用的批量生产产品,不再是富人才能消费的奢侈品,福特就会设法给员工开高工资,让他们能买得起自己辛苦工作生产的汽车”
: 相比之下,BYD(也包括其他车企)的目标也是制造国民汽车,但是降本增效不从内部解决,一味压榨供应商,供应商的工人不是国民?他们不是BYD的潜在消费者?经济螺旋式下降,最终还是车企卷死一大片
: ...................
--
FROM 124.160.103.*
我看有文章说迪子去年卖车6000多亿,交300亿税,
不知你这50亿从哪里来的?
上汽不如也说说有多少钱被大众通用拿走了呗?
尤其是这么多年一共拿走了多少?
【 在 cashrock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亚迪自己的子公司多而,零配件都是自己公司的人,当然用工多
: 其他车企更多是采购产业链公司的,供应商也要给工人发工资,工资支出上不会差太多
: 比亚迪又不是做慈善,会给员工发远超行业的工资吗,我不觉得在这方面会有特别大的差异
: ...................
--
FROM 114.246.236.*
我说了不说对错,只说格局。让供应商保持利润给工人涨工资,不也是增加购买力回头买byd的车么?
降本对企业来说没错,让供应商和产业链工人保持活力是更大的格局
【 在 kaka2w 的大作中提到: 】
: BYD一直在给自己的员工涨工资啊
: BYD产业链下面的大多数供应商,都是比亚迪自己的子公司啊 要求自己的子公司降本增效,还有问题了?
: 哪家公司不要求降本增效?
: ...................
--
FROM 114.254.3.*
国内一哥世界第三的地位,利润超过tsl。一定要在供应商和产业工人身上压榨这10%成本吗?
【 在 chelseaLL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知道当年ford的竞争环境怎么样
: 现在byd的竞争环境,还是很激烈的吧,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超越
:
--
FROM 114.254.3.*
内容无法质疑,只能转移话题攻击账号
啥正事干不成的赛博喷子,话术就这么简单可操作
【 在 cosun 的大作中提到: 】
: 嘴皮子也不简单,为了回帖还换小号
: :
--
FROM 220.181.41.*
有道理
【 在 RuralHun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供应商可以不卖给他,转卖给出价更高的车厂。
:
--
FROM 180.167.100.*
很多供应商 第一年有新开型号的一次性成本,逐年摊薄,所以有降价空间。
【 在 LordTod 的大作中提到: 】
: Ford推出廉价T型车,目的是造美国普通人买得起的汽车,并没有降低工人工资,甚至还涨薪,理由是:“企业有意保证员工买得起自己生产的产品。换句话说,用人的公司能发挥促进消费的作用。虽然支付更高的薪水必然可能暂时削减企业的盈利,但长期来看,企业的业务和经济状况都会更有持续性。如果汽车成为普通美国国民适用的批量生产产品,不再是富人才能消费的奢侈品,福特就会设法给员工开高工资,让他们能买得起自己辛苦工作生产的汽车”
: 相比之下,BYD(也包括其他车企)的目标也是制造国民汽车,但是降本增效不从内部解决,一味压榨供应商,供应商的工人不是国民?他们不是BYD的潜在消费者?经济螺旋式下降,最终还是车企卷死一大片
--
FROM 114.253.32.*
行业操作了几十年的规律,自媒体一炒,成热点了。。。
【 在 fornot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多供应商 第一年有新开型号的一次性成本,逐年摊薄,所以有降价空间。
: 会更有持续性。如果汽车成为普通美国国民适用的批量生产产品,不再是富人才能消费的奢侈品,福特就会设法给员工开高工资,让他们能买得起自己辛苦工作生产的汽车”
--
FROM 124.160.103.*
byd在国内电车已经是绝对的老大了,包括宁德时代也是,但他们都在想方设法的压榨自己的员工~~
【 在 chelseaLL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知道当年ford的竞争环境怎么样
: 现在byd的竞争环境,还是很激烈的吧,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超越
:
--
FROM 183.1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