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现在的电车发展是不是走上邪路了
生态位不一样,电摩除了轱辘转,啥功能都没,一样卖的挺好
【 在 nlgdczm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青早在当年口袋生活版还健在的时候就意识到,有明显短板的产品,在现实中要是存在也是昙花一现,市场不会认可的。比如小电池的小米9。
: :
--
FROM 120.244.24.*
大的贵呀,也不好停车
【 在 baich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堆电量很容易 别人出大的 你弄小的 你还想卖不
--
FROM 120.244.24.*
你说的是五菱之光EV,长得像K-car,确实二三十度电,速度也不快
【 在 gesh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定要追求替代油车,又节省能源又开的远。有必要吗。
: 定位城市代步,类似日本k-car那样,和油车共存,舆论压力小的多。
: 设计时速80公里以内就够用了,二三十度电池开一周,又小又便宜,覆盖八成以上的需求了。最主要的,不容易出事故。
: --
:
--
FROM 182.118.236.*
得过几年,你说的这个产品会上量
--
FROM 219.150.53.*
【 在 gesh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定要追求替代油车,又节省能源又开的远。有必要吗。
: 定位城市代步,类似日本k-car那样,和油车共存,舆论压力小的多。
: 设计时速80公里以内就够用了,二三十度电池开一周,又小又便宜,覆盖八成以上的需求了。最主要的,不容易出事故。
满足不了全场景(别抬扛说特殊场景下)出行的,你觉得二三十度的小电池车能有市场接受度吗?有几个家庭有意愿或者有能力养两台车以上?不会凭空多出一块蛋糕,只能是油电厮杀,没有哪个商业化的公司不做市场调研,何况是整个行业的共识,在你这就是邪路?
--
FROM 43.255.203.*
就是认知的问题,大家还是觉得买贵的电车有面,档次高。
如果驾驶感受能做到差不多,开问界m9还是特斯拉还是十万块的五菱,区别也不大。
【 在 liaop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是五菱之光EV,长得像K-car,确实二三十度电,速度也不快
--
FROM 103.91.179.*
满足不了全场景不是问题,很多家庭没法养两个车这个确实,日本那边的做法是给k-car很多优待政策,国内可以像之前电车政策一样给城市代步电车一些优惠,比如没有限行,少收费用。
【 在 sw2 的大作中提到: 】
: 满足不了全场景(别抬扛说特殊场景下)出行的,你觉得二三十度的小电池车能有市场接受度吗?有几个家庭有意愿或者有能力养两台车以上?不会凭空多出一块蛋糕,只能是油电厮杀,没有哪个商业化的公司不做市场调研,何况是整个行业的共识,在你这就是邪路?
--
FROM 103.91.179.*
【 在 gesh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满足不了全场景不是问题,很多家庭没法养两个车这个确实,日本那边的做法是给k-car很多优待政策,国内可以像之前电车政策一样给城市代步电车一些优惠,比如没有限行,少收费用。
:
满足不了全场景出行不是问题?为了让消费者再吃下你这个小电池车,就得做到足够便宜,不仅仅是电池的成本,你想象的沙发、冰箱都是累赘,最后的产品就是老头乐。
再论一下你的说的优待政策,没有限行,少收费用,这算什么优惠?其他电车也没有限行,也有收税优惠。老头乐最大的优势就是一定程度它不受交通法约束,可是老头乐最后的结局咱们已经看到了啊
--
FROM 43.255.203.*
早就走上邪路,不过除了用户吃亏,其他都受益,所以都不点破。
【 在 gesh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定要追求替代油车,又节省能源又开的远。有必要吗。
: 定位城市代步,类似日本k-car那样,和油车共存,舆论压力小的多。
: 设计时速80公里以内就够用了,二三十度电池开一周,又小又便宜,覆盖八成以上的需求了。最主要的,不容易出事故。
: ...................
--
FROM 39.152.24.42
这种有啊,比如宏光,销量还很高。只不过某些地区限牌,只能一站配齐了。
--
FROM 111.20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