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大部分车企的策略都是:采用同样的技术框架,在供应链能实现的最低成本边界上,优先达到D1的电池安全层级,如果供应链成本还有上浮空间,则再考虑继续上探达到D2~D3安全层级。
对于D4最高层级的实现路径,大部分车企都是选择等待:等待2025年之前电芯厂家大规模平价化量产“固液混合电解质”技术,因为这项技术措施能完全驯化高镍NCM/NCA。
现在所有的主流电芯厂家,包括三星SDI、LG、松下、宁德、比亚迪、长城蜂巢、国轩、孚能、微宏等都在投入重金攻克这项技术的高良率、平价化量产难题——因为实验室里大家都能做出来,但是平价化量产暂时都做不到。
【 在 sirius0777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就是说三元锂特别是811想通过针刺,要不然就加阻燃剂能量密度降到54,或者做到成本高昂不可持续。结论所有规模化生产的811三元锂,都无法通过针刺。那么811也就别看了。建议大家都学习比亚迪吧,抄个两三年也能学会,或者买产品。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1.通过某些电芯层面技术措施的组合,811可以实现D4安全性;
: ...................
--
修改:FHWYSH FROM 112.65.61.*
FROM 112.6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