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通评
※春文齋
●養生主第三
题解:阐叙养生主旨。表达作者“缘督以为经”的人生观并养生法。庖丁解牛故事与《逍遥游》之“逍遥”、《齐物论》“圣人不从事于务”之主旨皆不符,却与“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可悲的役役俗众、《应帝王》中“胥易技系,劳形怵心”“小知闲闲”之流反面人物形象范畴十分吻合,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思想,文风与《逍遥游》《齐物论》也完全不同,恐庄子后学所著,可归“外篇”。共分六段
一
人生有限,知识无限,不要追求知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同“矣”);已(同“以”)而為知者,殆而已矣。(以之求知更困。句谓困而求知愈困。不如无知)
二
“缘督以为经”方能游刃有余而宝刀不老。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为善无不近名,为恶无不近刑。郭象:“刑名远已而全理在身”)[若]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割肉犯刃故钝);族庖月更刀,折也(遇骨故刃折。“骨折”不通)。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游刃于隙,十九年若新磨)。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三
一任天然,无生逆心
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
[右師]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生而智弱被刑,未能全身,非天也欤?故曰“天也”)
四
内圣而不外王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自]善也。」
五
生死如昼夜,达者视生如受刑,视死如“县解”,“遁天之刑”而归
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秦失]曰:「然。」
[弟子曰:]「然則弔焉若此,可乎?」
[秦失]曰:「然。始也吾以[女]為其人也,而今[知]非也(为弟子不懂“帝之悬解”,故惜之)。向吾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代代相传不绝)
--
修改:chunzai FROM 183.193.44.*
FROM 183.19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