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时域方面的资料,感觉越看越有意思了
1.物理延时的可听度阈值
去年研究测到了,人耳能听到0.5ms的延时,猫耳朵还是非常厉害的
2.优先效应,早期反射声
对Linkwitzl构建家庭声场的研究和解决思路,很感兴趣
https://www.linkwitzlab.com/rooms.htm#C1
6ms以上,人耳可以区分直达声和反射声
3.群延时,看了一大堆,发现没什么实质价值
4.混响时间
混音师更喜欢混响时间为0.17~0.26s,“干一点”的房间。母带师更喜欢0.3~0.4s稍微热闹一点的房间。
B&O和Lokki的2009年研究发现,混响时间约0.4秒是听感的临界值,高于0.4s则明显出现负面评价。
Linkwitz,给出了“死气沉沉”与“热闹”房间的混响时间值,他认为聆听乐趣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房间,400~600毫秒,混响时间在450毫秒左右是最佳的。
对16.7平方米的房间给出的混响时间范围是0.226~0.452秒,对24.7平方米给出的混响时间范围是0.264~0.528秒,对37平方米给出的混响时间范围是0.307~0.614秒。
喜欢混响长和喜欢混响短的人,大概一半一半吧
43%的人,“一些听众更喜欢清晰而不是混响”;57%的人,“其他人喜欢强烈、混响和宽广的声音”
更有意思的是,“晚期浪漫主义交响乐”(布鲁克纳)在不那么混响的大厅中受到更多人的欣赏,而不以铜管乐器为主的“古典时期交响音乐”(贝多芬)则有利于更响亮、更响亮的大厅。
【 在 keepsharp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是这个直观感觉,靠调eq来获得所谓的平直曲线,总觉得逻辑上不对劲,直达声肯定是响应最快的,反射声应该会有延迟,也有耳朵形状的影响在。我自己还是以搞吸音材料为主,参考了之前一个人说的经验,在房间里走动,看哪个位置的音效最好,先找到合适的听音位。看哪个位置
: 罨胱牵腿ド柚靡恍┪兆げǖ牟牧稀
--
FROM 61.4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