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觉得晚明史争议大。是不是我的错觉?
只列事,不说是谁,就没啥争议了
还是先入为主后,屁股决定脑袋才产生的争议
--
FROM 106.47.253.*
我觉得晚明烂到没救了
不是李自成,后金,也撑不了多久
【 在 lazygam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种世界观。
:
: 《明史》的世界观:
: ....................
--
FROM 120.245.94.*
断代史总会有点为尊者讳之类的加工
但明史的确是个例外,是系统整修过的
孟森也说过明史不能直接拿来用
【 在 allwar2 (无昵称)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列事,不说是谁,就没啥争议了
: 还是先入为主后,屁股决定脑袋才产生的争议
--
FROM 210.12.196.*
所谓的寿命,无非就是官僚体系对民众的剥削,无论是从土地上还是税收上还是徭役上。
只要打破这个剥削就能续命。
明朝怪就怪在某一种剥削是朱八八定下来的,根本打不破,所以寿命也就定下来了。
【 在 ZHMZFFL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观点
: 明朝按年头也该到寿命(一个大王朝从初建的生气,逐渐腐化,矛盾积累,到王朝末年),不被李自成灭,也被王自成灭
: 只是赶上东北来的势力比农民军更牛逼,成了辫子朝
--
FROM 116.30.223.*
晚明历经5次主力被歼灭才倒下。
历史上大多数王朝1次主力被歼灭就倒下了。
商朝的牧野之战,秦朝的巨鹿之战,新朝的昆阳之战,瓦岗寨的北邙山之战,南宋的丁家洲之战,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前秦的淝水之战,项羽的垓下之战。
主力被歼灭能扛住的:高祖的彭城之战,曹操的赤壁之战。
明朝的血非常厚,不是崇祯瞎搞,根本亡不了。
【 在 Scolesath (Scolesat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晚明烂到没救了
: 不是李自成,后金,也撑不了多久
--
FROM 139.159.150.*
不能把瓦岗陈友谅这些和一个王朝来对比吧。。可以对比一下蒙元满清。晚明的主力是各路军阀了。军阀灭了一路肯定其他还倒不了。
【 在 lazygam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晚明历经5次主力被歼灭才倒下。
: 历史上大多数王朝1次主力被歼灭就倒下了。
: 商朝的牧野之战,秦朝的巨鹿之战,新朝的昆阳之战,瓦岗寨的北邙山之战,南宋的丁家洲之战,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前秦的淝水之战,项羽的垓下之战。
: ...................
--
FROM 123.119.204.*
晚明历史争议大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史料太丰富了。
历史的真相,都隐藏在层层迷雾中。模模糊糊看不清楚只能看个大概的时候,往往不会有什么争议,越是细节都清楚明白异常翔实的,越容易有争议。
晚明那都不算是特别典型,特别典型的是911。那真的是拉登干的吗?
所以,在借鉴历史经验的时候,非常忌讳把所有历史细节都当作是真实的,而应该在假定历史细节并不确定的前提下,摸索其普遍性规律。
【 在 dag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人感觉晚明史好像争议非常大呀
: 比如关于吴三桂放满清入关
: 孟森先生认为是李自成处置不当,而顾诚先生却认为李自成诚意满满,就是吴三桂这个千古大汉奸,主动投敌
: ...................
--
FROM 120.244.156.*
谢谢给我看这段文字
不管如何,吴三桂是个大汉奸无疑的
【 在 rivo9 (figh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
: 吴三桂领着兵马于三月二十四日到永平府(府治在卢龙县),“大张告示: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等语。”(78)一两天之后又行至玉田县(79)。就在这时,吴三桂得到消息,说他在北京的家属受到大顺军的侵犯,政治态度立即发生了变化。关于导致吴三
--
FROM 114.253.39.*
宋史有这样的记载?
我看《续资治通鉴》可没有这样的记载
【 在 threebird (飞剑仙朱亮)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明以前的史料不靠谱(细节),宋史岳飞传,岳飞大枪一指50万人就没了,这种史料面前也没法做研究。
--
FROM 114.253.39.*
那为何关于晚晴的争议不那么大呢?我说的是关于晚晴的事实争议不大,而不是说评判争议不大
【 在 runfast (跑得快) 的大作中提到: 】
: 晚明历史争议大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史料太丰富了。
: 历史的真相,都隐藏在层层迷雾中。模模糊糊看不清楚只能看个大概的时候,往往不会有什么争议,越是细节都清楚明白异常翔实的,越容易有争议。
: 晚明那都不算是特别典型,特别典型的是911。那真的是拉登干的吗?
: ...................
--
FROM 114.2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