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科举选拔出来的是不是文学家,几乎都是李煜宋徽宗这种?
清朝的科举,选不出文学家,只能选出书法家。
清末的科举还行,写作文,全是热点话题。
【 在 ddwb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唐宋八大家,宋代科举批量出来的都是这些文豪,再跟文学皇帝宋徽宗凑一起,出现靖康之耻也不奇怪了。
: 也没有任何证据表面,这些层层考试筛选出来的文曲星,政治方面比野蛮落后,原始世袭的部落酋长强。例如宋代连小小西夏都搞不定,别说辽金了,甚至被越南反攻到南宁。宋代辉煌的科举制度显然是汉文明的一个分水岭。宋之前有汉唐,宋大兴科举之后,就是元清,
--
FROM 106.120.85.*
清末科举有些题出的也还可以吧,比如这个:
1892年,光绪十八年蔡元培25岁时,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殿试策论成绩为二甲三十四名(等于全国统考第三十七名),内容是“西藏的地理位置”。
这种题目死读书的答不出来吧
【 在 opera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朝的科举,选不出文学家,只能选出书法家。
: 清末的科举还行,写作文,全是热点话题。
:
--
修改:ZhangJuZheng FROM 124.160.72.*
FROM 124.160.72.*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是解决了武将篡权的问题
: 但是产生了武力太弱的问题
:
只能说宋朝运气不好,熬死了西夏,来了个辽国,熬死了辽国,来个金国,熬死了金国,来个元朝,。
这辽金元,如果任何一个放到汉唐明清这类牛超,他们都顶不住。尤其最后的元朝,估计3个唐太宗,10个刘邦都顶不住
--
FROM 120.219.119.*
日本直到明末清初还在学中国。日本兰学先驱大多数是儒士,明朝一个遗民朱舜水都备受推崇。晚明中国西学东渐进程领先日本百年,日本兰学早期使用的西学著作都是晚明汉译本。而日本的百年兰学进程启蒙了明治维新。
日本在学习西方方面都是传承传统中国的衣钵。
根子在满清的反动政策
【 在 ddwb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大兴科举前,中国也是灯塔,日本有遣隋史,遣唐使,但好像没有听过遣宋使?搞了科举选拔之后,反倒没什么人来中国学习了。乃至到明朝,欧洲开启航海时代,同期我们的科举大儒反倒把郑和的宝船资料销毁,禁止出海。所以几百年后的结果就注定了,根子在宋。
--
修改:tianc03 FROM 166.111.68.*
FROM 166.111.68.*
太偏激了。从意识形态上,华夏文化比文艺复兴前的欧洲进步,科举制体现了反世袭、重人本的精神,比欧洲的一神教神棍、贵族制好了太多。华夏文明的问题是社会发展一直被游牧民族侵略所影响,每几百年就重启一次。西欧中世纪尽管黑暗,但苟活千年,量变引起质变。
【 在 ddwb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唐代科举就是点缀,才选几个人,不影响大局。宋之后的儒家科举才是根本国策,至此满朝百官都是文学家,持续千年,这个影响就大了。科举和儒家以及重文轻武的导向,事实上绑定在一起,不可单纯分割来看,前面给你举例了,没科举的日本,世袭武士知道改革,欧洲没科举,那些领主知道去航海,慈禧不读书知道收复新疆。而那些科举出身的大儒,通通抗拒这些。宋代太拉胯的就不说了,明代的大儒主张放弃越南,最后确实丢了,和清代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都是科举官员一脉相承的做法,一点不奇怪。不是中国没实力,而是科举儒家官员拖后腿。宋之后元,明之后清。大规模科举前汉文明可没这么惨。以前是有北方威胁,但当时胡无百年运,最惨也没有整体沦陷。但科举后有了儒家士大夫就不一样,外来主子越来越好坐稳江山了。科举文学选官全世界仅此一例,结果也是显而,中华文明逐渐落后的国策之一。
--
FROM 166.111.68.*
还喜欢内卷?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在 ddwb710 的大作中提到: 】
唐代科举就是点缀,才选几个人,不影响大局。宋之后的儒家科举才是根本国策,至此满朝百官都是文学家,持续千年,这个影响就大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FROM 117.136.63.*
不要这么极端,你去考末代科举,不一定回答得好。那些科考题,还有结合了实际,有难度。
【 在 ddwb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举是个很糟糕的官员选拔制度,选出的都是专业不对口的官员。本质上那些大臣都像宋徽宗一样,搞文学才是主业。也没有打破阶层固化,每3年开科几百人,相比总人口几千万,这比例微不足道,泛不起任何涟漪。在没有科举的朝代,平民进身的机会不会比科举少多少。做做门客,上战场拼拼也有了。
: 科举还导致对其他百业的歧视,特别对军队的歧视,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各行各业,奇技淫巧都是儒家士大夫所鄙视的,很明显这种自上而下的价值导向会阻碍其他行业的发展。中国成了严重偏科的社会,并逐步落后。
: 慈禧当然不读书,如果到了近代还去读几千年前的儒家书籍,必然产生和李鸿章一样的腐儒观念,那么多例子摆着,包括你现在都在维护这个敲门砖。所以,科举考的那些偏科书,不如不读。即便要读,也不是科举这个读法。所以宋代搞的儒家科举,古今中外做对比,横向和世界对比,纵向跟历史对比,都看不出任何优点。难怪没人学。
--
FROM 124.200.179.*
不是科举的问题,是科技的问题,如果考的是理工科呢?
--
FROM 117.1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