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科举选拔出来的是不是文学家,几乎都是李煜宋徽宗这种?
宋以前是外儒内法,儒就是个包装,官员选拔不看这个,皇帝自己更不信。宋以后就不一样,科举全面铺开,满朝官员皆大儒,皇帝自己也信。外儒内儒,灾难就开始了。
【 在 ach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汉代就尊儒了.儒也不是一无是处
: 发自「今日水木 on TAS-AN00」
--
FROM 116.21.59.*
@xaviNo4 你也知道宋重文轻武,科举选拔文学家当官,不就是重文的重要方式?宋徽宗其实很冤,明明大家都是搞文学艺术,但他要背上昏君名头。满朝大臣搞文学还能流芳百世,儒家士大夫阶层很会找人顶缸
--
修改:ddwb710 FROM 116.21.59.*
FROM 116.21.59.*
唐朝时期科举也考骑射,所以我不认为是科举的问题。
之前没有科举的时候也是总被北方侵略。 我个人觉得主要还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本身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上天生的优劣势。宋朝没有北方屏障,没有大片牧场养马,最重要的是核心还是重文轻武,所以军事更惨。
另外你说的是科举制度选拔,但是又说像宋徽宗,这个类比不太好,毕竟人家赵ji是皇帝,不是科举考上来的。
我认同科举一定程度放大了重文轻武的国策,但是不该背这个锅。。
【 在 ddwb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xaviNo4 你也知道宋重文轻武,科举选拔文学家当官,不就是重文的重要方式?宋徽宗其实很冤,明明大家都是搞文学艺术,但他要背上昏君名头,满朝大臣都是文学家,还能得个
--
FROM 49.80.219.*
大怂是马场问题吗, 是贼配军不肯出力的问题
【 在 xaviNo4 (yasaka Ye) 的大作中提到: 】
: 唐朝时期科举也考骑射,所以我不认为是科举的问题。
: 之前没有科举的时候也是总被北方侵略。 我个人觉得主要还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本身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上天生的优劣势。宋朝没有北方屏障,没有大片牧场养马,最重要的是核心还是重文轻武,所以军事更惨。
: 另外你说的是科举制度选拔,但是又说像宋徽宗,这个类比不太好,毕竟人家赵ji是皇帝,不是科举考上来的。
: ...................
--
FROM 153.0.129.*
哈哈,你说的对,这个也是问题,军队都是市井流氓。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怂是马场问题吗, 是贼配军不肯出力的问题
--
FROM 49.80.219.*
贼配军,金碗是犒赏金军的,不是给你们的
【 在 xaviNo4 (yasaka Ye)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你说的对,这个也是问题,军队都是市井流氓。
--
FROM 153.0.129.*
唐代科举就是点缀,才选几个人,不影响大局。宋之后的儒家科举才是根本国策,至此满朝百官都是文学家,持续千年,这个影响就大了。科举和儒家以及重文轻武的导向,事实上绑定在一起,不可单纯分割来看,前面给你举例了,没科举的日本,世袭武士知道改革,欧洲没科举,那些领主知道去航海,慈禧不读书知道收复新疆。而那些科举出身的大儒,通通抗拒这些。宋代太拉胯的就不说了,明代的大儒主张放弃越南,最后确实丢了,和清代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都是科举官员一脉相承的做法,一点不奇怪。不是中国没实力,而是科举儒家官员拖后腿。宋之后元,明之后清。大规模科举前汉文明可没这么惨。以前是有北方威胁,但当时胡无百年运,最惨也没有整体沦陷。但科举后有了儒家士大夫就不一样,外来主子越来越好坐稳江山了。科举文学选官全世界仅此一例,结果也是显而,中华文明逐渐落后的国策之一。
【 在 xaviNo4 的大作中提到: 】
: 唐朝时期科举也考骑射,所以我不认为是科举的问题。
: 之前没有科举的时候也是总被北方侵略。 我个人觉得主要还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本身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上天生的优劣势。宋朝没有北方屏障,没有大片牧场养马,最重要的是核心还是重文轻武,所以军事更惨。
: 另外你说的是科举制度选拔,但是又说像宋徽宗,这个类比不太好,毕竟人家赵ji是皇帝,不是科举考上来的。
: ...................
--
FROM 116.21.59.*
科举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拔制度,用来打破阶层固化的。背不起你给的锅。科举会让国家的人才多样性不能达到最佳,但是没有科举,只有儒家,多样性会更低。
儒家和皇家统治相结合后对思想的禁锢,以及中国自己生产力当时太强大以至于国人过于自大,导致国家社会没有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事实上这些科举选上来的人对外界的学习能力也都不差,只是当时的知识传播渠道限制很多人的视野和格局。
另外,慈禧不读书所以知道要收复新疆? 【 在 ddwb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唐代科举就是点缀,才选几个人,不影响大局。宋之后的儒家科举才是根本国策,至此满朝百官都是文学家,持续千年,这个影响就大了。科举和儒家以及重文轻武的导向,事实上绑定在一起,不可单纯分割来看,前面给你举例了,没科举的日本,世袭武士知道改革,欧洲没科举,那些领主知道去航海,慈禧不读书知道收复新疆。而那些科举出身的大儒,通通抗拒这些。宋代太拉胯的就不说了,明代的大儒主张放弃越南,最后确实丢了,和清代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都是科举官员一脉相承的做法,一点不奇怪。不是中国没实力,而是科举儒家官员拖后腿。宋之后元,明之后清。大规模科举前汉文明可没这么惨。以前是有北方威胁,但当时胡无百年运,最惨也没有整体沦陷。但科举后有了儒家士大夫就不一样,外来主子越来越好坐稳江山了。科举文学选官全世界仅此一例,结果也是显而,中华文明逐渐落后的国策之一。
--
FROM 49.80.219.*
科举是个很糟糕的官员选拔制度,选出的都是专业不对口的官员。本质上那些大臣都像宋徽宗一样,搞文学才是主业。也没有打破阶层固化,每3年开科几百人,相比总人口几千万,这比例微不足道,泛不起任何涟漪。在没有科举的朝代,平民进身的机会不会比科举少多少。做做门客,上战场拼拼也有了。
科举还导致对其他百业的歧视,特别对军队的歧视,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各行各业,奇技淫巧都是儒家士大夫所鄙视的,很明显这种自上而下的价值导向会阻碍其他行业的发展。中国成了严重偏科的社会,并逐步落后。
慈禧当然不读书,如果到了近代还去读几千年前的儒家书籍,必然产生和李鸿章一样的腐儒观念,那么多例子摆着,包括你现在都在维护这个敲门砖。所以,科举考的那些偏科书,不如不读。即便要读,也不是科举这个读法。所以宋代搞的儒家科举,古今中外做对比,横向和世界对比,纵向跟历史对比,都看不出任何优点。难怪没人学。
【 在 xaviNo4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举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拔制度,用来打破阶层固化的。背不起你给的锅。科举会让国家的人才多样性不能达到最佳,但是没有科举,只有儒家,多样性会更低。
: 儒家和皇家统治相结合后对思想的禁锢,以及中国自己生产力当时太强大以至于国人过于自大,导致国家社会没有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事实上这些科举选上来的人对外界的学习能力也都不差,只是当时的知识传播渠道限制很多人的视野和格局。
:
: ...................
--
修改:ddwb710 FROM 116.21.59.*
FROM 116.21.59.*
袁崇焕 曾国藩 左宗棠也是科举选出来的啊
【 在 ddwb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唐宋八大家,宋代科举批量出来的都是这些文豪,再跟文学皇帝宋徽宗凑一起,出现靖康之耻也不奇怪了。
: 也没有任何证据表面,这些层层考试筛选出来的文曲星,政治方面比野蛮落后,原始世袭的部落酋长强。例如宋代连小小西夏都搞不定,别说辽金了,甚至被越南反攻到南宁。宋代辉煌的科举制度显然是汉文明的一个分水岭。宋之前有汉唐,宋大兴科举之后,就是元清,
--
FROM 211.13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