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八股文只是一个考试答题的规范,为什么说它束缚了人的思想?
因为这个问题,就是河殇恨国党攻击中国文化的惯用话题,也是满清粉鼓吹洗白满清时的惯用手段。
“中国近代衰落”的问题,自然是复杂的,有主因,有次要的因,有不重要的因。
一个考试,选拔的人,或许是有偏差的,放现在就是应试高手。但有考试选拔聪明人、文化人,肯定比没考试的欧洲、日本贵族体制强。把八股文的弊端纳入科举制度的整体来看,这方面不但不是负面因素,还是一个相对同期欧洲、日本的正面因素。
而且至少明代科举,出题答题也是比较灵活,晚明时期李之藻都可以在乡试里出跟天文有关的题目。说明科举考试制度也是在随着时代发展自身进化的。
从实践来看,明后期思想家、科学家层出不穷,越来越离经叛道,也证明了科举八股也没有实现束缚啊。
归根结底是要看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
【 在 fixdudu 的大作中提到: 】
: 兄弟你这里转进了哦
: 就事论事,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要代入
: 孔孟的口吻说事,
: ...................
--
FROM 117.136.0.*
反了
考试制度是现代各国文官选拔制度的基础,是先进的,孙中山的五权里就有考试权
八股取士是把整个国家的绝大部分聪明才智都禁锢在儒家,甚至禁锢在四书集注上
本身就是文化专制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上。
: 你顶多可以把这说成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但从选拔人才角度,问题不大。
: 我看不惯的是那帮人一边甩锅八股,一边给满清的问题洗白。满清粉最喜欢甩锅八股。
: ...................
--
FROM 124.65.225.*
科举类似于综合现代高考和公务员国考制度吧。但比这二者加起来的地位都高
本人是深有体会。我没考过公务员,但家人考过。不管你再诟病考试制度的拉胯,有一个考试也公平、透明了太多。
公务员考试给了平民一个晋升渠道。同时,我国还有大量领域,选人用人没有考试制度,平民很难有出头的,这时候就只能靠学历,这又是高考赋予人民的。
这就是两大考试制度的意义。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另外,现在高考的很多制度都是借鉴科举的,比如分省出题就是从南北榜开始的。
--
FROM 117.136.0.*
事实就是,明朝时的科举考试完全没有禁锢人的思想,各种思想家、科学家层出不穷,在那个时代,中国人的思想并不落伍。
满清时,人的思想才被禁锢了,但另有原因,比八股的因素明显得多、严重的多,科举这锅不背。
所以你这种就是人云亦云。
【 在 woodyu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反了
: 考试制度是现代各国文官选拔制度的基础,是先进的,孙中山的五权里就有考试权
: 八股取士是把整个国家的绝大部分聪明才智都禁锢在儒家,甚至禁锢在四书集注上
: ...................
--
FROM 117.136.0.*
但你的标题问的是“八股文”而不是“科举”啊,科举有各种具体的考试形式,但八股文是最差的一种。我们不是笼而统之的批判科举,而批判的是具体的八股文形式。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上。这只是考试制度的问题,你可以说他应试教育,以批判应试教育的态度,跟所谓素质教育派争论一下。
: 但上升到“束缚人思想”、“导致中国近代衰落”,完全是上纲上线了。
:
--
FROM 111.207.156.51
问题是,“八股”这个命题经常被拿来做宏大叙事,什么束缚思想,什么导致中国衰落,十分的上纲上线。
要回答这样的宏大叙事,就至少需要把“八股”纳入到科举制度,来整体考虑科举的影响。而科举的存在,就是一种进步因素。
【 在 bayernfan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你的标题问的是“八股文”而不是“科举”啊,科举有各种具体的考试形式,但八股文是最差的一种。我们不是笼而统之的批判科举,而批判的是具体的八股文形式。
--
FROM 117.136.0.*
科举当然是进步的因素,但是科举的具体考试科目,从唐朝的进士、明经、明法、明算诸科,到明清统一考八股文,就是一个退步。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是,“八股”这个命题经常被拿来做宏大叙事,什么束缚思想,什么导致中国衰落,十分的上纲上线。
: 要回答这样的宏大叙事,就至少需要把“八股”纳入到科举制度,来整体考虑科举的影响。而科举的存在,就是一种进步因素。
:
--
FROM 111.207.156.51
我印象代圣人立言这条,是清代才严格搞起来的吧。
明朝没这么严格。
明代科举内容还算正常的。可以出一堆有各种思想的人物。
【 在 fixdudu 的大作中提到: 】
: 兄弟你这里转进了哦
: 就事论事,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要代入
: 孔孟的口吻说事,
: ...................
--
FROM 180.102.145.*
你说的没错
答主商榷的部分也就是这个部分。
就是到底明清八股取士,都严格控制在四书五经范围之内
还是清代才严格控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明代其实还算宽容宽泛呢?
我和答主都认为,明代科举内容并没有那么严格局限在四书五经之内。
是清代才搞成这样的。
【 在 woodyu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反了
: 考试制度是现代各国文官选拔制度的基础,是先进的,孙中山的五权里就有考试权
: 八股取士是把整个国家的绝大部分聪明才智都禁锢在儒家,甚至禁锢在四书集注上
: ...................
--
FROM 180.102.145.*
宋朝科举改革有得有失,取消诗赋没问题,进士科、考经义策论也没问题,没有明算等理科,确实是一大败笔(是考试制度的败笔,整体上仍然具有考选人才的优势)
但你还应该看到,宋朝开始,科举选人这种方式才彻底压过了隋唐时的门阀贵族。沈括、贾宪、杨辉、秦九韶这些宋朝科学家,也是科举制下的文人,沈括、秦九韶还是有记载的进士及第。
此外,八股文最大的黑点:以朱熹注解的四书五经为纲,实际上是从元朝开始的,元仁宗恢复科举,这么干也许就是一种文化上的“皈依者狂热”吧。这事后世明朝接盘了,所以明朝又中枪了。
【 在 bayernfans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举当然是进步的因素,但是科举的具体考试科目,从唐朝的进士、明经、明法、明算诸科,到明清统一考八股文,就是一个退步。
--
FROM 117.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