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北京老城一建就建那么大的吗? (转载)
王城岗小城基本四面基本都有发现城墙,大城的西墙南端不完整,因此东墙南段和南墙,也有被五渡河和颍河冲毁的可能性。。。
至于“怎么能因为挖不到城墙就说无城”,因为这里的“城”就指城墙。而且对于那些挖到了一部分城墙的,谁也没说过它们是“无城”的。。。
【 在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城岗遗址,两面有夯土墙,另外两面环水,
: 古代水就是作为城墙使用的,怎么能因为挖不到城墙就说无城?
:
: ...................
--
FROM 111.201.79.*
但那是考古结果啊
【 在 Braun (Wernher Von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信许宏的鬼扯,
: 一直都有城,也有郭。
:
:
--
FROM 117.136.120.*
你是说大都人口和长安差不多?
可能当时不区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吧……
【 在 molar (molar,嗯。molar,哦?molar,噢!)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般估计,两者的人口顶峰差不太多。明初缩建,是因为元末明初人口损失大……
:
:
: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17.136.120.*
准确的说,可能是略少吧。都按顶峰时期算的话,唐长安一般认为是100-150万这个量级,元大都大体是110+这种数儿。两者的流动人口和“外国人”都很多。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说大都人口和长安差不多?
: 可能当时不区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吧……
--
FROM 111.201.79.*
嗯
倾向于毕竟大那么多还是有用的
据徐畅博士考述,天宝年间,京畿乡村二十三县总约有296000户,1480000口,唐朝中后期的元和时代,略缩至90万上下。
一百五十万左右的话,人口密度和大都相仿,都没填满
【 在 molar (molar,嗯。molar,哦?molar,噢!) 的大作中提到: 】
: 准确的说,可能是略少吧。都按顶峰时期算的话,唐长安一般认为是100-150万这个量级,元大都大体是110+这种数儿。两者的流动人口和“外国人”都很多。
:
:
: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17.136.120.*
嗯,算是留有余量吧。不过大都的巅峰时期比长安要短不少。而且,虽然唐帝也常去洛阳,但多数时间还是在长安。元帝则大比例时期,是有一半的时间不在大都。。。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
: 倾向于毕竟大那么多还是有用的
: 据徐畅博士考述,天宝年间,京畿乡村二十三县总约有296000户,1480000口,唐朝中后期的元和时代,略缩至90万上下。
: ...................
--
FROM 111.201.79.*
就是建一圈城墙,又不是到处高楼大厦
【 在 envi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时生产力那么低下,怎么能建那么大的
发自「今日水木 on REP-AN00」
--
FROM 223.104.41.*
第一个 现在发现的残存3平方公里,估计原来接近4平方公里。但是近两年发现了古城村的城墙,十有八九是二里头的城墙。如果城墙圈起来,那二里头可能有10平方公里
中国古城墙比罗马高,好像是说南佐的,爱好者们的说法,没上面的定论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给个文献出处?
--
FROM 36.101.221.*
就是这个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介个俺看到过,但是这个太新了,尚且不知道其具体性质。这文章也说了也有其他可能。所以这个应该不是他所说的“刚发表大国无城论不久”的那个。。。
--
FROM 36.101.221.*
石峁附近能有两百万!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
: 倾向于毕竟大那么多还是有用的
: 据徐畅博士考述,天宝年间,京畿乡村二十三县总约有296000户,1480000口,唐朝中后期的元和时代,略缩至90万上下。
: ...................
--
FROM 36.1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