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王阳明唯心,可现在为啥都推崇阳明思想?
不管是谁的,都是错的。
【 在 lshaaaa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是禅宗的思想。
: 不是风动、花动,而是心动
--
FROM 112.47.224.*
王阳明最具典型意义的思想,集中体现于,他在贵州修文“玩易窝”居住时,所发生的“龙场悟道”事件。
据其自述,在玩易窝的某个夜里,他突然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之后的各种思想,大多由此生发。
他有这样的一种思想,既与其家世背景有关,又与其人生经历有关。同时还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不过有些心学体验和认识,修身养性还可以,也不能指导实践啊,为什么要推崇
--
修改:molar FROM 111.201.70.*
FROM 111.201.70.*
他这种认识,我始终无法理解其高大上之处。我可以理解,他所讲的是,在心智充足并具备足够全面通识的前提下,如果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内心里形成的认识,应用于实践,如政策主张、军事韬略、施政举措等等方面,是可以有所建树的。并且,他确实也做到了,做了很好的示范。
但是,他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是有局限的。对于不具有dianfuxing的简单事物,这样做是可以的。对于复杂体系,这样做就难了。比如,如何发展集成电路。如果不去仔细调研,了解集成电路发展的内因,围绕内因的发展矛盾,矛盾分段的螺旋式发展的特征,以及美国举国攻关体系随着这种分段的螺旋式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技术攻关到跨技术领域联合攻关,从独立分头攻关到全栈协同攻关,从单一国际技术路线图指引到同时实施多层次国际技术路线图综合指引等产业全面dianfuxing的升级事件,不去搞懂系统观念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最新进展,不运用大历史观分析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史,那只凭内心里的既有通识体系,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更不用说抓住美国集成电路攻关体系领导人的不传心法了。
如果说他有什么贡献,那我看,他也就是突破了传统儒学的sixiang束缚,jiefang了sixiang,唤醒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仅此而已。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阳明最具典型意义的思想,集中体现于,他在贵州修文“玩易窝”居住时,所发生的“龙场悟道”事件。
: 据其自述,在玩易窝的某个夜里,他突然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之后的各种思想,大多由此生发。
: 他有这样的一种思想,既与其家世背景有关,又与其人生经历有关。同时还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 ...................
--
修改:phoenixhills FROM 218.249.201.*
FROM 218.249.201.*
很多你耳濡目染的底层哲学,只有它没了,你才能理解它的味大意义。为什么中国的知识分子有自己的能动性,而印度人寄希望于来生,非洲人除了吃饭别的不怎么关心?
能催人卷起来的哲学可不是顺理成章的出现的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这种认识,我始终无法理解其高大上之处。我可以理解,他所讲的是,在心智充足并具备足够全面通识的前提下,如果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内心里形成的认识,应用于实践,如政策主张、军事韬略、施政举措等等方面,是可以有所建树的。并且,他确实也做到了,做了很好的示范。
: 但是,他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是有局限的。对于不具有dianfuxing的简单事物,这样做是可以的。对于复杂体系,这样做就难了。比如,如何发展集成电路。如果不去仔细调研,了解集成电路发展的内因,围绕内因的发展矛盾,矛盾分段的螺旋式发展的特征,以及美国举国攻关体系随着这种分段的螺旋式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技术攻关到跨技术领域联合攻关,从独立分头攻关到全栈协同攻关,从单一国际技术路线图指引到同时实施多层次国际技术路线图综合指引等产业全面dianfuxing的升级事件,不去搞懂系统观念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最新进展,不运用大历史观分析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史,那只凭内心里的既有通识体系,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更不用说抓住美国集成电路攻关体系领导人的不传心法了。
: 如果说他有什么贡献,那我看,他也就是突破了传统儒学的sixiang束缚,jiefang了sixiang,唤醒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仅此而已。
: ...................
--
FROM 223.104.39.*
简单理解,唯心突出了人的能动性和实践价值。在自然科学上是饭动的,但是在社会科学上是积极的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不过有些心学体验和认识,修身养性还可以,也不能指导实践啊,为什么要推崇
--
FROM 223.104.39.*
首先,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如今研究“王学”,(至少从俺个人来说)并不是觉着它于今仍可被视为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更不是要将其当作一种指导思想来看待的,而是要将其作为“中guo思想史”的一部分来研究的。在这个前提下,王学是明中期至清中期,学术思想史发展的一种道路的集中体现。也因此,这里无所谓“高大上”,只有“好标本”。
其次,在明中期至清中期士人思想发展的大背景下观察王学,可以看到其中融入了颇多禅宗思想成分。这个也可以从成书年代大体同时代的《西游记》看出。《西游记》中,作者所创作的理想是类似菩提祖师那样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形象,这也是当时士人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想法。加之,王的家族自身,有较为长期的避世经历。王守仁的祖父非常喜竹,遍种于家中庭院,也所以后来王选择“格”的是竹子。再则,王在去贵州之前,长期与各种禅师交往甚多,很多影响自身人生的重大决定也是跟他们商量来的。
然后,还有一点是,王的思想本身,说的是要证悟“圣人之道”的时候,“吾性自足”。并不是要说世间万事万物都要这么来。而具体到如果要用圣人之道指导“集成电路发展”,那还是得“知行合一”。所以,话说回来,他这一套对不对另说,但是至少他的意思并不是在表达“不管什么事儿,一律靠‘心’就行”这种无厘头的想法。毕竟,他是在那个时代的具体实践中有所“成”的人。
最后,简单说说他这套东西可能有啥“用”。考今日之学术,最显达者,是“科学”,科学的本质是还原论的,此正所谓“求理于事物者”。论及“道”及“吾性”一类课题时,终究是朝着“事物”(实验心理学、神经网络等)的路子去的。王学兴于明中,衰于清中李绂身后。但这并不妨碍王学作为一种“唯像模型”的存在。尤其是在有些问题上,(因为各种原因)还原论尚无法涉足的时候。虽然这个“模型”曾要搅得天下翻覆吧……遇事时,是求诸“事物”,还是反求诸己/吾性,这是进路上的区别。而有天资者、生性敏感者在后者上是有天分的吧。一般人求诸相貌平平的还原论则可保命,所以数学的确是给笨人用的。而把后者理解成一种“自指”的话,这种现象学一类的进路,如果能有个大模型来描述其相关性,应该很有意思……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这种认识,我始终无法理解其高大上之处。我可以理解,他所讲的是,在心智充足并具备足够全面通识的前提下,如果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内心里形成的认识,应用于实践,如政策主张、军事韬略、施政举措等等方面,是可以有所建树的。并且,他确实也做到了,做了很好的示范。
: 但是,他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是有局限的。对于不具有dianfuxing的简单事物,这样做是可以的。对于复杂体系,这样做就难了。比如,如何发展集成电路。如果不去仔细调研,了解集成电路发展的内因,围绕内因的发展矛盾,矛盾分段的螺旋式发展的特征,以及美国举国攻关体系随着这种分段的螺旋式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技术攻关到跨技术领域联合攻关,从独立分头攻关到全栈协同攻关,从单一国际技术路线图指引到同时实施多层次国际技术路线图综合指引等产业全面dianfuxing的升级事件,不去搞懂系统观念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最新进展,不运用大历史观分析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史,那只凭内心里的既有通识体系,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更不用说抓住美国集成电路攻关体系领导人的不传心法了。
: 如果说他有什么贡献,那我看,他也就是突破了传统儒学的sixiang束缚,jiefang了sixiang,唤醒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仅此而已。
: ...................
--
修改:molar FROM 111.201.70.*
FROM 111.201.70.*
有道理。守仁格竹,俺也格了回IC,有所感悟和体会。心追先贤,又受兄弟指点,认识又多了好些。感谢!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简单理解,唯心突出了人的能动性和实践价值。在自然科学上是饭动的,但是在社会科学上是积极的
--
FROM 218.249.201.*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这话说起来高大上。有没有做到呢?要验证。
王阳明(1472年—1529年),只活了57岁。
张仲景说: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阳明最具典型意义的思想,集中体现于,他在贵州修文“玩易窝”居住时,所发生的“龙场悟道”事件。
: 据其自述,在玩易窝的某个夜里,他突然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之后的各种思想,大多由此生发。
: 他有这样的一种思想,既与其家世背景有关,又与其人生经历有关。同时还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 ...................
--
FROM 112.47.224.*
王本身,在中古后期封建士大夫思想和伦理体系下,是各种意义的成功人士。他自己就是自己理论的背书。所以一时从者云集。
而之后至清中期的百多年间,其后学鲜有再复制其成功者,加之明清易代,其学也就自然衰落了。
所以,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 这话说起来高大上。有没有做到呢?要验证。
: 王阳明(1472年—1529年),只活了57岁。
: ...................
--
FROM 111.201.70.*
厉害,大师级别的,受教了,我得慢慢体悟。。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如今研究“王学”,(至少从俺个人来说)并不是要将其是当一种于今仍可视为完备的哲学体系来作“指导思想”看待的,而是要将其作为“中guo思想史”的一部分来研究的。在这个前提下,王学是明中期至清中期,学术思想史发展道路的一个集中体现。也因此,这里无所谓“高大上”,只有“好标本”。
: 其次,在明中至清中士人思想发展的大背景下观察王学,可以看到其中融入了颇多禅宗思想成分。这个也可以从成书年代大体同时的《西游记》看出。《西游记》中,作者所创作的理想形象是类似菩提祖师那样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形象,这也是当时士人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想法。加之,王家的家族自身,有较为长期的避世经历。王守仁的祖父非常喜竹,便种于家中庭院,也所以后来王选择“格”的是竹子。再则,王在去贵州之前,长期与各种禅师交往甚多,很多影响自身人生的重大决定也是跟他们商量的。
: 然后,还有一点是,其思想本身,说的是要证悟“圣人之道”的时候“吾性自足”。并不是要说世间万事万物都要这么来。而具体到如果要用圣人之道指导“集成电路发展”,那还是得“知行合一”。所以,话说回来,他这一套对不对另说,但是至少他的意思并不是在表达“不管什么事儿,一律靠‘心’就行”这种无厘头的想法。毕竟,他是在那个时代的具体实践中有所成的人。
: ...................
--
FROM 218.24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