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王阳明唯心,可现在为啥都推崇阳明思想?
呃。。。他“格竹”嘛也没格出来,然后失望至极。你这类比很“不吉利”啊。。。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道理。守仁格竹,俺也格了回IC,有所感悟和体会。心追先贤,又受兄弟指点,认识又多了好些。感谢!
:
--
FROM 111.201.70.*
他格出心学出来了,我格出产业发展的心法来了,大吉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呃。。。他“格竹”嘛也没格出来,然后失望至极。你这类比很“不吉利”啊。。。
:
--
修改:phoenixhills FROM 218.249.201.*
FROM 218.249.201.*
呃。。。这个不是。。。
你可以找个他的简介看看,过程是:
1、他年少时挺聪明,然后打算通过“格竹”来体悟“圣人之道”,七天后失败。
2、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心灰意冷,期间开始跟各种禅师论禅。
3、后来在庙堂上斗争失败,被贬贵州龙场。
4、然后如上所说,在龙场“玩易窝”他悟出来上面的“心法”。
所以说,恰恰相反,于他自己来说,他认为圣人之道是没法儿“格”出来的,是靠“吾心自足”来的。
拿他这段儿来打比方,那是缘木求鱼了。。。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格出心法出来了,我也格出产业发展的心法来了,大吉
:
--
FROM 111.201.70.*
可以认为,他格出来的这套,是圣人之道的升级版。俺格出来的这套,是集成电路产业升级的meidi不传心法,是300年产业史的最新进路,呼应金部长指示,和三 中精神一致,总体逻辑自洽,可为产业界接纳,更和92年的三 中精神内在衔接。这可不是朝夕之功,和阳明先生历经挫折类似,历时12年才得。辩证唯物+本心思辨+足够敏感+快速学习+跨界思想,才行。。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呃。。。这个不是。。。
: 你可以找个他的简介看看,过程是:
: 1、他年少时挺聪明,然后打算通过“格竹”来体悟“圣人之道”,七天后失败。
: ...................
--
修改:phoenixhills FROM 218.249.201.*
FROM 218.249.201.*
汗。。。还是没看明白俺在说啥嘞。。。
俺说的是,1、“格”的时候,他啥也没格出来,格失败了。2、后来他“成功”了的时候,他自己认为自己不是“格”出来的,他自己创了另一套认识论。
但是,你的这一套“不传心法”,的的确确是你格出来的。所以你俩没法儿类比,他的那些不是格出来的,你的是。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以认为,他格出来的这套,是圣人之道的升级版。俺格出来的这套,是集成电路产业升级的meidi不传心法,是300年产业史的最新进路,呼应金部长指示,和三 中精神一致,总体逻辑自洽,可为产业界接纳,更和92年的三 中精神内在衔接。这可不是朝夕之功,和阳明先生历经挫折类似,历时12年才得。
:
:
--
FROM 111.201.70.*
他不是直接格物格出来的,他格竹啥也没格出来,他就反思,最后悟出的格的进路,心法。
我格物,也格心,还不断补充通识,也所幸心性具足,格出来了,meidi心法和集成电路领域特有的产业规律,还受各位道行深厚的各位启发、指导,认识到了辩证唯物加内心逻辑思辨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有点进步的认识论,不仅唯物辩证而且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汗。。。还是没看明白俺在说啥嘞。。。
: 俺说的是,1、“格”的时候,他啥也没格出来,格失败了。2、后来他“成功”了的时候,他自己认为自己不是“格”出来的,他自己创了另一套认识论。
: 但是,你的这一套“不传心法”,的的确确是你格出来的。所以你俩没法儿类比,他的那些不是格出来的,你的是。
: ...................
--
修改:phoenixhills FROM 218.249.201.*
FROM 218.249.201.*
首先,因为上下文儿是在讨论王阳明,所以“格”这词儿有特指,并不是所有“认识过程”都叫“格”。
然后,你这“不传心法”,是调研、推演出来的,那是典型的“格”。但王学(至少他自己认为)不是这么来的。
最后,俺不是很明白,为啥你一定要往王阳明那儿去靠,你俩这干的事儿和认识过程明显是不一样的。。。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不是直接格物格出来的,他格竹啥也没格出来,他就反思,最后悟出的格的进路,心法。
: 我格物,也格心,还不断补充通识,也所幸心性具足,格出来了,meidi心法和集成电路领域特有的产业规律,还受各位道行深厚的各位启发、指导,都对辩证唯物加内心逻辑思辨的重要性。
:
--
FROM 111.201.70.*
因为打算写篇小作文,谈谈认识。看来还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两方面对比不够成熟。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因为上下文儿是在讨论王阳明,所以“格”这词儿有特指,并不是所有“认识过程”都叫“格”。
: 然后,你这“不传心法”,是调研、推演出来的,那是典型的“格”。但王学(至少他自己认为)不是这么来的。
: 最后,俺不是很明白,为啥你一定要往王阳明那儿去靠,你俩这干的事儿和认识过程明显是不一样的。。。
: ...................
--
FROM 218.249.201.*
嗯,了解。俺的建议是这样:
1、从王学自身的逻辑上讲,他是从“吾性”中“自足”出其学的。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倒是也可以说,王这套东西,其实本质上是他(从其人生经历中)“格”出来的。但这显然已不是王学自身的逻辑了。
2、如果从上面两种逻辑的前者出发,王学是自带“光环”的;而如果从后者出发,“光环”就消失了。
3、所以,如果小作文的目的是想借着王的名头去宣传你的“心法”的话,那么这种情况下,是需要王学有光环的。但是,如前所述,在这个逻辑下,你的类比是有漏洞的。而若想补上这个漏洞的话,这种叙述又会自然而言的让王学的光环消失。
4、个中取舍只能看你自己的选择了。当然,上面所谓“漏洞”的严重程度,也因你这篇文章的受众而异。对于不熟悉这一段儿的人来说,可能也没啥。看你自己的想法吧。
以上逻辑比较复杂,不知道俺表达清楚了没有。供参考。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打算写篇小作文,谈谈认识。看来还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两方面对比不够成熟。
:
--
修改:molar FROM 111.201.70.*
FROM 111.201.70.*
感谢指点,表述得非常清楚!
看来原来小作文的逻辑站不住脚。
如您所讲,从不同视角透视,阳明心学也是有格有悟,先格后悟。
俺的些许见识,和王学牵强附会一下,其实也是有格有悟,属于边格边悟。
我看,还是放弃原来的想法,不再攀附王学了。就用这套攻坚体系自带的形式、内涵、外延三层逻辑,加上体悟产生的认识冲击,就足够了。用内在的唯物辩证逻辑,引导读者迅速理解;用连续的认知冲击,吸引读者深入阅读;用三个相互辉映、递进深化的认知层次,帮助读者形成整体观念。
我先试着这么搞一搞。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了解。俺的建议是这样:
: 1、从王学自身的逻辑上讲,他是从“吾性”中“自足”出其学的。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倒是也可以说,王这套东西,其实本质上是他(从其人生经历中)“格”出来的。但这显然已不是王学自身的逻辑了。
: 2、如果从上面两种逻辑的前者出发,王学是自带“光环”的;而如果从后者出发,“光环”就消失了。
: ...................
--
FROM 125.3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