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条件差,一般都是跑风漏雨的茅草房子。那时还有很多穷人住半地洞式的草棚子:先在地上挖半米多深,四壁支起木棍,盖上茅草,从外面看就是个窝棚。“屋里”中间一般是火塘,屋角地上再掏两个小洞,就是保存粮食的地窖。考古学上,称这种为“半地穴式房址”,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沿用到战国时候。
春秋农民使用的农具、工具还有很多石器,这可能让今天人很不理解,毕竟青铜器已经出现在公元前两千年的中原地区了。但中国铜矿分布很少,铜的价格一直高昂,只能给贵族使用,普通农民很少能用得起,他们生活中还离不开石头、骨头、蚌壳制造的各种工具,考古发掘的商代、西周、春秋时期村落遗址基本都是如此。
出远门的人要带干粮,方便路上吃。一般是炒熟的小米,有时还磨成粉,古代叫“糒”(音贝),或者“糗”。还有脯或脩,就是肉干。古代没有冷藏保鲜设备,杀了猪牛羊,都要晾肉干保存。
那时旅店、宾馆很少很少。在外面赶路,遇到村野人家可以投宿。没有人家,就只能露宿。体面人出门,车上都带着帐篷、席子、垫子,预备露宿用。穷人连帐篷都没有,只能在主人的大车下面铺点草,和衣而睡。《诗经》里,一位驻防回家的士兵,就是一路蜷在车下面睡觉,他想起了草丛里盘成一卷的虫子,觉得自己和那虫子一样。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2」
--
FROM 14.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