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讲义,讲国士品格,也无非是用价值观绑架下面的人为主子卖命。毕竟那个时候爱国主义淡薄,人才在各国间大量流动,讲义,是雇佣双方的基本信任基础
但讲义是有缺点的,义让人勇于私而怯于公,这个价值观在统一大帝国时期就行不通了,所以逐渐消亡。
另外,跟人才选拔机制也有关系,早先举孝廉,除却家世考察,就是看个人品格,所以用孝义的行为可以搏出前途。后面科举考试,一切看个人读书,义就更加无用了
【 在 back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是华夏族的青春期,侠义当道,和汉以后的判若两个种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强势政府出现以及自然灾害频繁。对那段时期人民生活细节很感兴趣。我只知道那会人们把秋葵当主菜。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SE 2」
--
FROM 113.5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