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从《神童诗》这句可看出,为何宋以来中国一直闇弱。一个以满朝“头悬梁,锥刺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书呆子为栋梁的国家怎会兴旺强盛?科举扼杀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严重束缚僵化了中国人的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窒息了整个社会和民族,使之成为一坛死水。科举让朝庭徒有其人,直接导致中国自然科学落后。这现象王安石早在《上皇帝万言书》中就已道出科举制度的弊端:
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
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
亦未尝严其选。……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
讲说章句,固非古者教人之道也。而近岁乃始教
之以课试之文章。夫课试之文章,非博诵强学穷
日之力则不能。及其能工也,大则不足以用天下
国家,小则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故虽白首于
庠序,穷日之力以帅上之教,及使之从政,则茫
然不知其方者,皆是也。
盖今之教者,非特不能成人之才而已,又从
而困苦毁坏之,使不得成才者,何也?夫人之才,
成于专而毁于杂……所谓士者,又非特使之不得
见异物而已,一示之以先王之道,而百家诸子之
异说,皆屏之而莫敢习者焉。今士之所宜学者天
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
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
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
国家之事。夫古之人,以朝夕专其业于天下国家
之事,而犹才有能有不能。今乃移其精神,夺其
日力,以朝夕从事于无补之学,及其任之以事,
然后卒然责之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宜其才之足以
有为者少矣。臣故曰:非特不能成人之才,又从
而困苦毁坏之,使不得成才也。
又有甚害者,先王之时,士之所学者,文武
之道也。士之才,有可以为公卿大夫,有可以为
士。其才之大小、宜不宜则有矣,至于武事,则
随其才之大小,未有不学者也。故其大者,居则
为六官之卿,出则为六军之将也;其次则比、闾、
族、党之师,亦皆卒、两、师、旅之帅也。故边
疆、宿卫,皆得士大夫为之,而小人不得奸其任。
顾炎武在《日知录 人材》中指出当时社会毛病根源云:
“使枚乘、相如而习今日之经义,则必不能发其
文章。使管仲、孙武而读今日之科条,则必不能运其
权略。故法令者,败坏人材之具。以防奸宄而得之者
十三,以沮豪杰而失之者常十七矣。”
科举考试制度是为了加强中央专制集权而实行的官吏选拔任用制度。
--
修改:chunzai FROM 139.162.189.*
FROM 183.1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