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几个常见的误解或污蔑吧。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指君主要像个君主,臣子要像个臣子,是对等本位责任本位。而不是君为臣纲的那种绝对服从关系。(三纲来源于法家)
另外孔子所说的君是小共体的君长,是君民不隔的君。孔子是坚决反对没有小共体没有中间阶层,统治着一堆散沙顺民的高高在上的君主的。而且在孔孟那里,君主是需要根据人民的意愿禅让的,人民是有革命权的。而摧毁小共同体,实现耕战之民,这种趋势在春秋末期到三晋法家就开始了,一直发展到后来的秦制。儒家的产生,就是反对这种趋势。可以说,三晋法家是儒家的头号敌人。
2、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是针对皇帝和统治精英的要求,而不是对普通老百姓的要求。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涂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循之则其心私且邪。”(《朱子文集·延和奏札二》)
到了满清把这些强加于普通老百姓 ,
导致了哪些变化呢?
宋代的女性离婚是自由的,而且财产权受到严格保护。范仲淹家规中,妇女再嫁有补贴,男子再娶没补贴,这也是保护妇女。
而到了满清,贞节被极端偏下化,历史上的大多数贞节牌坊都是清朝竖立起来的
江苏苏州的《吴县(今苏州)志》记载的情况,明时吴县境中共有牌坊123座,其中科举高官的占99座;到了清代,牌坊113座,其中节孝坊有87座。
浙江省的镇海县,明时50座牌坊中,高官、科举的占34座;清时49座牌坊中除孝子、乐善好施2座牌坊外,其余47座全被贞女节妇占去了。
3、缠足,弟子规,这些根本不是儒家的东西,也不做赘述。
4、 任何把中国的落后归咎于中国的传统、儒家、制度、中国人的思想素质的都属于智识水平欠缺。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变量就是地理位置,中国的发展在地理上属于hell模式,因为紧邻古代世界最主要最重要的战争策源地蒙古高原欧亚草原,而且北上南下的这种紧邻。紧邻着野蛮人,不但社会发展难以展开,而且遭受了数次文明大倒退,五胡乱华,侯景之乱,安史之乱,蒙元,满清。。。
儒家所推崇的自由而散漫的人民,帝力与我何哉的人民,难以应对这一切,所以大道不行啊,社会发展只会越来越专制,越来越偏离儒家。
而西欧则属于超级easy模式,远离古代世界战争策源地,而且有东欧的基督教之盾挡着,试想一下,蒙古人越过黑森林,统治西欧上百年,西欧的文明来这么一次浩劫,结果会怎样?
但中国人面对着如此恶劣的条件,2000多年来还是生生不息, 最终还是把五胡,安禄山,侯景,蒙元,满清等等这些拖中国发展后腿的鞑子们,全部赶走灭掉了!靠的就是受儒家精神影响的民族性格,敬鬼神而远之,勤劳,节俭,重视教育,对家庭负有责任,追求现世的成功等。这些精神同样有利于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战以后世界上唯一完成逆袭,从发展中国家变为发达国家的也就是东亚这些国家和地区,绝不是偶然。大陆一旦摆脱束缚,也照样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
FROM 39.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