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著作《论语与算盘》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就是: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
他认为,后儒对孔子学说误解最突出的是富贵观念和理财思想,他们错误地把“仁义正道”同“货殖富贵”完全对立起来。所以,涩泽对孔子的财富观作了一番论证和说明。他对《论语》和《大学》有关论述的分析表明,孔子并无鄙视富贵的观点,只是劝诫人们不要见利忘义,不要取不义之财,也就是《论语·泰伯》所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人们对孔子“义利观”最严重的误解是把“利”与“义”完全对立起来,结果是“把被统治阶级的农工商阶层人置于道德的规范之外,同时农工商阶级也觉得自己没有去受道义约束的必要”,“使得从事生产事业的实业家们的精神,几乎都变成了利己主义。在他们的心目中,既没有仁义,也没有道德,甚至想尽可能钻法律的空子去达到赚钱的目的”。但这种利己主义会把国家送上不归路,正如《大学》所说:“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就是说,由个人的贪戾这种细微小事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国家动乱这类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修身养性,提高道德是不能忽视的。另一方面,他又认为,空谈心性,鄙视实业,也是导致国弱民贫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他强调指出:“仅仅是空理空论的仁义,也挫伤了国家的元气,减弱物质生产力,最后走向了亡国。”
涩泽荣一的思想说明什么,旧儒对传统经典存在误读,但主要是生产力的时代局限导致。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下,旧儒也是能自我革新成为适应现代化的新思想。涩泽荣一此人,对日本近现代发展的作用可以说是巨大的,是上了日元钞票当头像的人物。
跟涩泽荣一相悖,我认为福泽谕吉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反面教材。福泽谕吉曾经也是汉学子弟,但在面对欧美的强势文化入侵时,他就没有独立思考,片面的提出“脱亚入欧”,成为东亚文化的叛逆,放弃了传统中华的道义观念,他的观念引领日本走上鄙视中华文明、侵略扩张、掠夺成性的不归路。
现代人复盘近代日本,就很容易发现,日本人最大的败因就是,一是道义沦丧,二是没能整合东亚的力量;这恰恰是日本人“脱亚入欧”、轻视中华、看低儒家道义观的必然结果。中国本土的衰弱形势本来是日本人所谓“大东亚共荣”最好的机会,但日本自我放弃了这条道路。当然,这对中国来说是个好事,重新整合东亚这件大事还得是中国才能干。
涩泽荣一是中华文化的好学生,福泽谕吉则是中华文化的叛逆分子。近代日本政界最后是福泽谕吉的流派接手了,所以失败了。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
--
FROM 124.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