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正史,不是编年体,就是纪传体,而且掺杂了很多作者的私货。
如果把史书写成数据库的方式,把大量的资料,一小段一小段存为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来源包括各种可信的资料,甚至一些相关的野史。并建立大量的索引。
读者在查看史书的时候,可以根据用户想要看的内容,动态的生成对应的内容。比如想看张居正的生平,系统就会自动通过AI分析,查找存在库中的相关资料,以纪传体的方式生成一个张居正的传。但是如果只想看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以及这个法的前因后果,那么就只搜集分析对应的资料,并加以横向对比,生成这个事件的分析,以及明末经济情况,得出张居正改革效果的一个相对客观的判断。
中国的24史,读者想看,要花费大量时间,导致深入了解一段时间历史必须是专家。好多人拿出史书上找到的片言只语,自己进行演绎,歪曲历史,得出一些十分荒唐,但又好像是十分正确的结论。
--
FROM 120.24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