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黄道经纬度变易 第四
前论赤道星度,设大圈,过南北两极及赤道上,以定诸星赤道经度,又赤道左右设不等小圈,
至两极横割子午圈,以定赤道纬度。
现在论黄道以定其经纬度,也这样做,但是不从赤道南北极论,而以黄道南北极论,一切行度,
及行度之有变易,都主此。现在论其纬度变异与否,及其经度差与诸星相近相远,以尽黄道
星度之理。
恒星黄道纬度变易
第谷测星数十年,得其黄纬度,以较多禄某所记,有微小不合。且极至交圈侧近之星,
相比于极分交圈侧近之星,其纬度所差尤其多。反复研究,以古黄经度及赤纬度,
究其所当黄纬度,明其实然,又欲定诸星之古时经度,宜得一起算之界。
故先求角宿距星经度(此为近于极分交圈者,其黄赤距应当不变),按照前三角形法,
求其纬度,按地末恰所测角距星赤道北1度24分,系巴科所测只距36分,
后多禄某测得其距度在赤道南30分。其黄道南距度,因为此时离秋节不远,所以恒为
2度不变,因此推得黄经度,于地末恰时在鹑尾21度53分,后系巴科时,在本宫23度53分,
多禄某时至26度38分。繇是以角南距星先测近二至之星试之,然后以测分至两间之星,
各得其纬度分,知诸星之距黄纬度渐近二至,渐有变易,不是星位有变异,而是
黄道之时远时近于赤道的原因。
北河西星距角距星之黄经差93度35分,而在左(此为近于极至交圈,刻验黄赤距度变易之数)。
地末恰时,其经度在实沈宫18度18分,与夏至近,其赤道距度33度正;后系巴科时,
稍前在本宫20度18分,赤距度33度10分;又多禄某时,更前在23度03分,而赤纬度33度24分,
因此可求其黄纬度各时所当焉。
【图1】
如图,外圈为极至交圈,甲丙为赤道,甲乙为黄道,丁为北河西星。
甲巳为黄经度,庚巳为国黄道极及本星之弧。其赤道纬度,三史所测皆设为丁戊。
今所求为丁巳黄道距度。
丁辛庚三角形内,有丁辛边为本星距赤道戊丁之余弧(在地末恰时,为57度,就是33度的余),
有庚辛边(黄赤二道最远之距,当时是23度51分10秒),有辛庚丁角(甲巳黄经78度18分,
余巳乙11度42分,为辛庚丁角之弧),以求庚丁第三边,得其余弧,即本星之黄纬度丁巳。
法,从辛至壬下垂线,成两直角形,一为壬辛庚,一为壬辛丁。
先壬辛庚内有庚辛边,有庚角,有壬直角,以求壬辛边,得4度42分15秒。又求壬庚得23度25分。
然后壬辛丁内,壬直角,有壬辛、辛丁二边,以求壬丁边,得56度52分15秒,以加先得之
壬庚边,共80度17分15秒,为丁庚边,是黄道纬度丁巳之余弧,即当时北河西星离黄道极
庚之度,而其余9度42分45秒,为本星距黄道之度。
依系巴科所测,赤纬度如前,其丁辛边则56度50分(33度10分之余),两极相距辛庚仍为
23度51分20秒。辛庚丁角9度42分(黄经甲巳80度18分之余),推壬辛边3度54分30秒,
壬庚23度33分,壬丁56度44分45秒,并得丁庚80度18分,即北河西星黄道之北距丁巳9度42分。
依多禄某所测,其两极距如前,本星赤道极33度24分,即丁辛边为56度36分,黄道经83度03分,
即辛庚丁角6度57分,以推壬辛边,得2度48分20秒,壬庚23度42分,以加壬丁56度33分15秒,
并得黄纬之余弧庚丁80度15分15秒,其纬度稍强于前两测,为9度44分45秒。
总三史所推,折中为9度43分,以较今测北河西星之距黄道10度02分,实差19分,为三史
时至今黄赤相距之度渐次改易,自远而近也。
又河鼓中星角距星之星差97度52分,在右边(也近于极至交圈,可验黄赤距变易)。地末恰时,
在析木宫29度50分,距赤道北5度48分。后稍前至星纪宫1度50分,其距赤纬也是5度48分。
到多禄某时,更前至本宫4度35分,其距赤纬5度50分,此时次星,在冬至作呕不远,所以
以黄赤二道相距最远之度,加三测之本星赤纬度,即得黄纬度29度40分,为其切近于极至交圈,
与其在圈也略等。所以不用三角形法,乃今河谷中星距黄道29度21分30秒,以此证近至之
黄赤距度,昔远今近,极著明矣。
之前用的二星,其一近冬至,其一近夏至,皆在黄道北。必一增一减其黄纬度,随黄道所两至之处,
测其违离南北几何,得其渐进于赤道也。若考星居分至之间,则其差也在多寡之间了。
如昂宿东第二星,地末恰以太阴测之,得其北距黄道3度40分,在降娄30度;后在大梁3度,
亚仁诺所测,未移纬度;而今测在本宫24度45分,恒得距黄道3度55分,较古测强15分,
为此处变易黄道之度也。
又房宿北星,与昂宿为对照。地末恰所测,在大火宫2度,距北1度20分;后在本宫6度,
默聂老所测,未移度;而今测乃前至23度20分,距黄道只有1度05分,较古测差15分,
即此时黄道近就于赤道也是15分了。
或疑黄赤二道之距,既能自远而近,则上古之时,必然更远,远于何止呢?
答:上古之距,无从取证,不可妄之说。但近古三史,都已23度51分为二至距赤道之限,
且测非一人,人非一测,又皆以太阳二至之高下得之,怎么会有误呢?
今世之测验,更细更详,比以前就近,实为三分度之一,也没有什么可疑问的。
但自今以后,还会更近,近到什么时候,近极或当复远,复在何时,此则人灵微小,
无能穷天载之无穷了。
或问前所求虚宿等距星,是上古的经度,而用今之黄纬度,会有谬误吗?
答:用今世之纬度,微不同于古之纬度,但以之推南北都,也有微差。以求东西经度,
就没有理由致误了。
恒星黄道经度不变易
前以恒星之有本行,证其赤道经纬度随时变易,是诸星循黄道行,斜交于赤道的原因。
现在论诸星循黄道行,互相视有没有迟速呢?
答:没有。如果有迟有速,必然有违有就。位置有违有就,形象必然有改。然而自上古以来,
氐恒似斗,尾恒如钩,天津如弓,箕宿向冬至行4000年,得54度,虚宿之过冬至也是4000年,
也是54度。余皆若此,历数千年形象如故,运行如故,迟速如故,所以知道黄道经度,绝无变易。
系巴科于2000年前,叙古记以遗后世,论黄道周绕数星,或居一直线上,或别成形象;
多禄某在后,再测之,仍然如此,迄今不改。
如当时娄宿自西一二星,于天大将军南二星作一直线;天关星偕毕大星、天廪南二星同在大梁宫
也是如此;北河二大星与五诸侯中星为三等边三角形;鹑火宫内御女与轩辕向北第二、第四、第六星
都是相等距离;次相星与角宿北星、亢宿北二星在鹑尾宫皆作一直线;虚宿二星相距之广,
同危宿南北二星相距之广。
这些都是古系巴科所传,与今天所见一一不变。试用尺度向地平20度以上,既离蒙气之处,
一一量度,很容见证。此以知恒星各相距,或远或近,穷古今恒如是矣。
考黄道宿度差
星自循黄道上行,而分别宿度之过极经圈,乃从赤道极上出。故以黄道之星,历赤道之度,
迤行斜过,疏密疾迟,变迁不一。出黄极者,诸星依之运动,相距远近,星度迟速终古如一也。
故当有诸恒星之黄道经度。
法,先以尧时冬至日躔虚6度30分,用三角形法,推得其正丽黄经度263度38分,而以经度差
定律历,推古今之黄道各宿积度,各宿本度。并列于下:
黄道宿古积度 黄道宿今积度(平度)
角 144度03分 198度39分
亢 154度38分 209度14分
氐 165度18分 219度54分
(以下表略)
以上黄道积度是各宿离春分东行之度,其12次度分表见后方。
各宿黄道本度 以365度4分度之1分各宿度
角 10度35分 10度73分76秒
亢 10度40分 10度83分22秒
氐 17度54分 18度16分10秒
(以下表略)
二卷终
--
FROM 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