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音值都是推测,无从证明。除此之外,颚化的例子在蒙元以前和蒙元以后,都有研究认为发生过,颚化以及类似的音变在汉语发展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鉴于某些人乐于相信,喜欢这种胡化的谣言,有必要贴一段。
官话方言(含义请自行搜索,普通话属于这一方言)没有受到所谓的“满、蒙语言影响”的。很多人把北方的卷舌音、入声消失归结为“满语、蒙古影响”,这么说的人,一不懂满语蒙古语,二不懂中古汉语和其演变历程。卷舌音在中古汉语里是存在的,而且分平翘舌并不是北方的专利(也不是通古斯语族的专利),根据早期传教士留下的记录和18世纪一本广东本土记录粤语语音的书《分韵撮要》,至迟在19世纪粤语都还是分平翘舌。何况平翘舌不是乱翘舌,翘舌的声母和中古汉语知、章、庄三组声母的对应关系非常分明。平翘舌对立现象是中古汉语的知、庄、章、精四组声母演变的结果。入声的消失从北宋的材料都能找到苗头,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明显的显示出当时北方的入声尾正在合并消失。这是北方汉语自然发展演进的结果。
【 在 branco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举个例子。有文章说,
: 晓母在宋代官话中的音值为[h],到了元朝,随着蒙古人将蒙古语的特有音素s[sh]带入汉语,导致了部分晓母字h发生了所谓的颚化转读[sh],晓母h因此分化成h、sh两部分。
: 例子就是匈和雄。
: ...................
--
FROM 221.2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