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许宏
1月31日 16:49 来自 微博 weibo.com
#读史拾贝# 抛开这些认同规则不谈,周代构建出来的华夏也跟后来的汉族不可同日而语。一些汉人非要把炎黄和孔子都掳成汉人,乃是出于缺乏文化自觉的“无意识霸权”。
细究起来,孔子生在周代崇拜周公,但按父系来算,他的祖上却是商朝(夷人)贵族,靠着周朝的少数民族政策和对前朝贵族的统战政策,才有了“宋国”这块香火地。移民到鲁国后,他有官儿可当时,就是一位隶属政法委系统的少数民族高干,没官儿可当时,就是一位私立大学的少数民族教授。但他的国家高干意识始终强于民间教授意识,一直把华夏代言人的角色扮演得极好,所以跟出身相似的老子一起都成为中国各民族的导师。后世各民族的统治者也都承认他们的“圣人”地位。但孔子心里一直有着他本人的民族认同:到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时,还向学生嘱咐“而丘也殷人也”,要求采用本民族的丧葬方式(事见《论语》)。如果不是今天汉人矫情,他能跟当时“是真没有”的“汉族”扯上什么关系?如果非拉出曲阜孔家的民族身份来证明孔子的民族属性,那又是一场靠儿媳妇的生育力给公公挣出民族成份的闹剧。
在保护文化多样性、承认多元文化和推动国民认同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而国内民族关系又被大汉族主义严重困扰之际,大家在正名问题上都应该慎重其事。(张海洋《厚德载物,将心比心——<夷夏先后说>序》)收起全文d
【 在 freesoul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为历史版少数有营养的作者,可惜面对的是大量纯粹用先定立场看待一切的网友,大概也没啥作用
: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 图片可以点链接看:
: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101.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