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情况可能并没那么复杂,因为司马师当时担任的职位为中护军。而中领军的职务则是司马懿的死党蒋济担任。
要知道司马懿在魏明帝曹睿时代历任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军方重职,在曹芳继位的时候更是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是军方第一实权人物。
而同时中领军和中护军一正一副,职能为“总六军之要,秉选举之机。”也就是说这个职务的主要职能是掌管禁军,总统诸将,主武官选举。是有权决定禁军的低级武官职位的选拔和升迁的实权位置。
而蒋济从太和二年(228年)任中护军,后迁护军将军,景初三年(239年)开始担任领军将军,直到司马懿升迁太傅之后才取代司马懿担任太傅,中领军的位置让给了曹羲。而司马师则在中护军任上干了十年时间,从景初年间(237年三月-239年)到嘉平元年(249年)。在任上“作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按照军官平均服役时间20年计算,当时应该禁军系统内有一大半的军官是经过蒋济与司马师手上选拔升迁的。
也就是说司马懿在军中混了几十年,而蒋济司马师也在禁军中掌管升迁十年之久,按照当时门阀士族相互举荐的制度风气,任内怎么可能不提拔自己的心腹朋辈进入禁军系统?因此禁军有大量亲司马的军官班底就十分合理了。
而曹爽兄弟在正始六年(245年)八月废置中垒、中坚营,把两营兵众统交中领军曹羲,同时由曹训担任武卫将军掌禁军宿卫,等于将禁军掌握在了曹爽一族手上之后,曹爽肯定得清洗一遍禁军系统中的司马一族势力而安插自己党羽,因此必然有大量的司马氏党羽被清洗出禁军,要么投闲置散,要么安置到屯卫乡军去。
这些被动了奶酪的人当然不可能对曹爽一族有什么好印象,同时司马氏不翻身的话,他们自然也就翻不了身。而司马氏要准备搞政变,当然不可能放着现成的这些有能力有人脉的职业军官不用。靠这些人为基干,拉出3千人的军队作为政变的班底,就是最合理的安排了。
所以高平陵事变中司马师召集的三千死士,应该就是之前被沙太出禁军系统的司马一系军人。这些人本来就是禁军体系的各层将领,在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后策动部分禁军内支持自己的部队,然后派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接管曹爽的亲军,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接管曹羲的禁军,这些禁军体系下的军官把原本麾下的士兵全拉回自己麾下,整个禁军就被司马氏接管下来了。
--
FROM 114.22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