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公战 vs 私斗
【 在 bravery (已婚男) 的大作中提到: 】
: 军队待遇过于优厚恐怕也不行,这样固然会让军队“勇于公战”,但也容易让军队难以控制,反过头来从“党指挥枪”变成“枪指挥党”了。罗马帝国雇佣军的形成恰恰是待遇过厚造成的,共和国时期市民兵无军饷,打完仗回家一样要干活维持生计,但马略改革让市民兵服完兵役之后可以转化为职业兵,打仗变得有利可图,于是为了共和政体奋战不休的战士很快就蜕变成有奶便是娘的军阀私器,甚至成了“抢钱抢粮强地盘(女人?)”的兵匪,帝国财政负担不起这帮大爷的开销的时候,立马就内外勾结反过头来杀回罗马大抢而特抢。
这是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比较土造成的。中国的文官政治早就指定的“文人领军,以文制武”的原则,这是正道,美国一样也在实行这个原则。都象罗马帝国或者二战前和二战中的日本那样政府被军队牵着鼻子走不乱套了。
中国的那几个朝代的问题是知经而不知权,平时文人统军不错,适当限制军人也不算错,但是战端一开,还是不宜过多干涉军事主官的临机处置。如果能做到这点,南宋未必亡,明朝也许不等到袁崇焕,孙承宗或者熊廷弼就可以把女真人给灭了。
--
FROM 203.116.234.*
【 在 whiho (逢赌必输~~乌哈嘟里!!) 的大作中提到: 】
: 法国还怯于公战啊?
: 法国自称雄鸡太有道理了
: 这国家从百年战争开始算七八百年就没歇过一口气
: ...................
不是说上场次数多就算勇于公战吧?关键要看士兵在战场上的表现。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说霉菌战斗意志不行,但霉菌的战斗意志和法军相比,又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西西河的小成原创系列《40军在朝鲜》中谈到:
法国营于10/25/1950到达朝鲜,由于战况紧急,原定3周的美式武器训练缩短为10天即送上前线,配属于美2师23团在战斗中熟悉装备及在朝鲜的防御及战术。法国营和美23团一起在第3次战役后期经历了与朝鲜人民军在原州横城地区的拉锯战,1/31-2/1日和23团3营在美空军的强力支持下于双联隧道地区险胜志愿军125师,接下来在砥平里又有突出和顽强的表现(法国营在砥平里另配属1个韩兵连),使得美军对其刮目相看,“第23团视法国营为浴血兄弟,对法国人的士气和勇敢给予高度评价,我们愿意这种协作关系无限期保持下去,法国人在各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第1名”。
为什么这个法国营那么被美国人瞧得上?因为大多数法军太面了。
--
FROM 203.116.234.*
讲公战和私斗首先要确定何为公何为私
一般的理解,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斗争为公,国家民族内部的斗争为私
但站在科学共产主义、阶级斗争论的立场上则恰恰相反
一战的时候,欧洲各国社会党支持本国政府搞“公战”,而列宁认为他们都背叛了科学共产主义,主张搞国内革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搞“私斗”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几天讨论西藏问题和奥运火炬的时候有个同学谈到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勇于私斗,怯于公战。当时觉得很解气,就是这么回事。回头想想,这个问题应该和民族性无关。人性是普遍趋利避害的(吴思的原创),所谓的民族性只是某个民族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这种趋利避害的趋势在各种因素(文化,传统,地理和制度)影响下的表现形式。
: 到底哪些具体的因素会对某个民族“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或者“勇于私斗,怯于公战”产生影响呢?
: 暂时不谈文化传统的影响,想从容易掌握的具体的国家制度中分析一下,怎样才能让人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而不是反之:
: ...................
--
FROM 210.83.228.*
【 在 napolen (风之高父) 的大作中提到: 】
: 讲公战和私斗首先要确定何为公何为私
: 一般的理解,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斗争为公,国家民族内部的斗争为私
: 但站在科学共产主义、阶级斗争论的立场上则恰恰相反
: ...................
这个强,呵呵。
--
FROM 203.11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