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bluecloud 的大作中提到: 】
: (1)
: 先复制几段歌词凑字数:
: 《国际歌》
: ...................
不知道bluecloud接下去如何构思。我仅说几点自己的体会,比较粗糙,仅供大家讨论与批判 ^_^
关于共产主义理论及其可能性的讨论,之所以会有如此之大的争论,很大程度上是在哲学观点上就已经产生了分歧。由于哲学上的立足点是所有立论的基础,相当于是“天经地义”和“不证自明”的东西,理论上的争论在源于这个root节点上就已经不相容。我觉得这个“哲学立足点”就是关于“人的激励”的问题。
自由资本主义与传统西方经济学的立足点,是源于一个假设,即所谓“经济人假设”,大致意思相当于我在这个帖子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218110 里面说的“公理一”,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这个假设即使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怎么看都是个“天经地义”和“不证自明”的东西。于是在这个假设为前提下,就有了“人的激励”的问题: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文明要发展,需要这个国家/社会/文明的所有人持续不断的“努力”,这种“努力”的外在的集中表现就是“劳动”。我们常说,
“只有干活才有饭吃”,
我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我 只有干活,我 才有饭吃”,
对不对?但事实上这句话并不完整,现实情况是,
“我们 只有干活,我们 才有饭吃”,
这里的区别不仅是多了一个“们”字这么简单,它展开来说是把上面的
“我 只有干活,我 才有饭吃”,
扩展成为
“我 只有干活,不仅 我 有饭吃,也可以让 别人 有饭吃”,
对不对?由于人有了“吃饭”这种生存需求和压力,这就产生了一种“激励”——
“如果 我们 不干活,我们 就没有饭吃,我们 都会饿死”
由于“人天生就是懒汉”(在“经济人假设”看来,这个结论是“天经地义”和“不证自明”的),在这种“生存激励”下,“劳动”其实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过程”而不是“目的”,我们是因为要“生存”,要“享受物质成果”,要“活得更好”,却无论如何也不会是“享受劳动本身”(如今要是持有这种观点的不是被多数人看成是“虚伪”就是被看成“自虐”,呵呵),试想,如果马上分你一套二环内200平米精装修的房子,一辆兰博基尼,外加五百万定期存款和五百万活期存款,你还会去天天起早贪黑挤公交上下班么?嗯,也许吧,我这里就有个段子,单位有个保洁阿姨,天天按时来上班打扫,后来才知道人家家里有好几套房子,上班就是为了图个乐呵 ^_^,可是这种段子并不常见,对不对?好,既然“人天生就是懒汉”,为了确保整个社会不会因为“人的懒惰”而停摆,就需要持续的外在压力来“激励”人的持续劳动,同时以劳动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来养活整个社会,对吧?到此为止,一切看起来都显得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人(劳动力)→劳动→物质财富→人,
形成一个“激励驱动”的良性正反馈循环,其中前半段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后半段是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包括填饱肚子与种族繁衍)。当然,影响这个循环的因子还有很多,但这个简化模型已经足够进行最一般讨论。仅从这个简化模型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么几个结论:
1. 劳动创造价值。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模型中经常出现的“劳动价值论”。
2. 劳动是分配财富的尺度。
但是很遗憾,这两个看似最平凡无奇的结论其实是可以玩文字游戏的,比如时下有这样的流行语:“XXXX最XX,没有之一”,于是,在上面两个结论的基础上,我们又可以进一步提问:
1.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吗?
2. 劳动是分配财富的“唯一”尺度吗?
3. 如何“界定”劳动?
等等
对于这些升级版的问题,不同的经济学流派有着截然不同的回答。在马克思主义这一支流派看来,前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Yes,第三个问题,在前面newmorning网友的帖子中也谈到了,就是所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这跟我们眼下的很多生活经验是有明显抵触的,比如,一个码农布鲁克劳德每天8点钟起来上班,天天累死累活加班到晚上9点才回来,每个月才领6K税前工资,而他的房东阿拉木手里握着八套房(带地下室 ^_^),从来不去上班,天天炒炒股,逛逛水木,砍砍人,和狐朋狗友们出去吃吃喝喝把把妹子,每个月光收房租就TMD有好几万,搞不好还瞒着不用上税,凭什么说“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劳动是分配财富的尺度”,还TMD“唯一”?又比如,前面newmorning网友的帖子中也隐含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劳动是不是“有差别”的,劳动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马克思的模型中使用的是“无差别的社会必要劳动”这样的表述,真的是“无差别”吗?
咳咳,那我也喝口水,未完待续一下。如果这些废话碰巧对bluecloud完成他后面的部分有什么帮助的话,我也就不用“待续”,因为我比他的知识水平和文笔实在是差太多啦 ^_^
--
FROM 112.6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