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人来了,时不我待,当然只有抄西人的办法来自强
这就是我们走过的道路
为什么说明朝不说宋朝?
正因为明朝分享到西欧大航海的红利
有了美洲作物,能供养更多非农人口
有了白银输入,缓解了贵金属匮乏对贸易的束缚
有了海贸便利,前所未有的出口市场摆在眼前
和奢侈品贸易的丝绸之路不同,明末中国的外贸已经过渡到日用品贸易当家
搭了西欧人的便车以后,大规模商品经济发展第一次成为可能,这是前所未有的
剩下就是上层建筑会不会制约这种发展的问题
而在明末,这种制约并不明显,而且有松弛的趋势
武器复杂化伴随着军队职业化,明朝对西洋火器的虚心态度,意味着炮兵这样较职业化的
部队会越来越受倚重
要养这种军队打仗,又要变着法享受全世界的好东西
明帝需要很多钱
银钱的吸引力超过了粮食,商税的便利又超了农税
明帝和欧洲君主面临相似的局面
士人们也是一样,新的天地慢慢显现了,仕途不再是唯一出路
从来没有哪一次,做生意可以弄到那么多钱,而钱又能买到那么多东西。民间精英逐渐被
吸引过去是必然的。实际上明末民间的活力也不差,一官不就是中国的科尔特斯或者皮萨
罗么
万历开海收税以后,民间造船在技术上数量上的迅速发展,也给人极大信心。这比官方造
出什么样的宝船都有意义。那时候中西之间技术上管理上差距都很有限,只要继续释放活
力,就有竞争力
而中国的航运一旦发达起来,配合商品优势,很快就会和西方冲突起来。为了保护自己的
税源,明帝就要设法和西人搞军备竞赛了,这样相关产业又带动起来了
无论如何这是个机会,尽管是人家送给咱们的
丢掉了,很可惜
当然,即使按照理想的状况,也就比史实多出不到两个世纪的时间。能否进化到可以在西
人面前自保,只有天知道
【 在 gOoGlEcAt (中国:生我父母,墓我祖先的家国) 的大作中提到: 】
: 仔细看完了,觉得你的理论还是空对空居多
: 你也承认所谓“螺旋式上升”只有量变,而若无质变,再怎么“上升”也是没法跟西方
: 资本主义模式分庭抗礼的——问题就在于这种“量变”如何、何时才能导致质变,再多
: 三
: 千年才能质变,有啥意义?至少在明清,根本看不到导致“质变”的趋势。抛开气候和
: 偶
: 然的历史事件,中国
: 以上这些还都是建立在“量变、质变”的理论上,你不会把这个理论也作为西方理论丢
: 尽垃圾堆吧。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是掌握了相当的东方史料,做过不少东
: 方
: 社会研究的。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救了中国。这本身就
: 是
: 东方理论无法拯救自
: ...................
--
修改:wisely2000 FROM 221.219.28.*
FROM 221.2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