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朱熹的研究方法本身有问题,王不过是继承了错误的研究方法
注意,无论医、卜、兵法乃至耕种稼穑、筑土建屋,都属于百工或巫
百工和巫实际上与儒不是一家,不是一类人,虽然医有儒医但王不是
而且在明那个年代儒医似乎也并不多,类似李时珍这样实际是药学家
后世中医所以衰落,主要就是儒医一派重开方不重抓药,终于玄化了
当然这也和后来经济发展,城市进步,确实常用药不再需要自配有关
【 在 newmorning (齐鲁布衣) 的大作中提到: 】
: 历史上记载 王阳明按照朱熹的教导,去“格”竹子的“理”,结果搬着板凳盯着竹子看了三天,大病一场,觉得这样格不出道理来,于是转而面向人的内心,搞起了“心学”,说什么“心即是理”。
: 我对此很怀疑,明代很多格物的方法都很成熟了呀,比如医术,望闻诊切;比如兵法。这些都是很有章法的格物啊。何至于弱智到搬着板凳看呢?如果说,王阳明不懂医术,到还罢了,可是他打仗还是有一手的,不要格“战争”的“物”么?
: 真是很可惜,明朝的思想,在王阳明格竹子失败后,就掉了一个头,开始面向内心,搞什么心就是理,心外无理,讨论什么心啊、性啊,结果没有一个人研究现实世界的物,从此民族的哲学走向自闭。
: ...................
--
FROM 123.1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