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对比一下人文组和数理组的平均年龄,后者几乎比前者小了一辈,接受教育,早的从庚子后的新政,晚的甚至在五四之后,这样的年轻资历在31年前的学界话语权打死也斗不过人文组,31年后救亡图存,这些不能马上见效的基础学科恐怕还是不如人文影响大,熬到48年,院士是评上了(就是这个名额,恐怕也有蒋政府挨揍后纠偏,表明导向的的成分在,各大学文理科的比例与此并不相同),话语权有了,民国也结束了,所以人们心目中这些理科大牛全是共和国的人才...
【 在 flyfr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民国学者的主流是文科这个说法有点想当然了,只不过现在被炒作、缅怀、沾光的都是
: 文科的那几位而已。以现在出版者的水平,让他们弄懂当时的理工科学者在干什么估计
: 都很困难,更别说炒起来了。比如说赵元任,马上让人联想起来的是四大导师、国学大
: ...................
--
FROM 114.2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