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位的上升,加之日益被社会所接受,爱尔兰人在文化上与其他种族逐渐打成一片,与异族通婚的现象也司空见惯,以致今天很难确指谁是真正的爱尔兰人。在1860年,只有1/10的爱尔兰人与异族通婚,到了1960年代,则有过半数的美籍爱尔兰男性与异族妇女结为秦晋之好。爱尔兰移民先辈的后人,现在有一些已经被归类于其他种族了,还有一些则可能被人口普查官员列入无法鉴定其种族归属的那一半美国人当中。
关于爱尔兰人的现有统计,根据就是那些主动向美国人口普查局报告自己是爱尔兰裔的个人陈述,这些人也许代表也许并不代表爱尔兰移民始祖子孙的特征。如果说这些飞黄腾达的人同化起来轻而易举,那么,让人一眼就看出是爱尔兰后裔(或意大利裔、德意志裔,等等)的人,可能就是一些抱残守缺的落伍之辈,不如他们的多数同胞有出息。
即便人们对爱尔兰后裔的看法确有保留,然而纵观全局,他们已经摆脱了当初的贫困境地,在收入和教育方面达到(甚或超过)了美国的平均水准。在1970年代,美籍爱尔兰人的收入比全国平均数高出5%。他们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和进入大学的比率,大致相当于全体美国人的平均数。在过去半个世纪当中,爱尔兰人的智商得分一直略高于全国的标准线(以100计)。酗酒向来是美籍爱尔兰人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正如在爱尔兰一样。各种研究都表明,比起黑人、意大利人、德国人、犹太人和其他种族来,爱尔兰人酒的消费量大,由酒精中毒引起的疾病也多。尽管人们通常都以为天主教徒的家庭大,实际上爱尔兰人的家庭人口和一般的美国家庭差不离。美籍爱尔兰人现有3600万之众,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2%。他们现在的投票模式也和其他美国人相去不远。约翰·F·肯尼迪在1960年入主白宫之后,天主教徒能否担任美国总统的争论遂告结束。
实际上,爱尔兰人现在变得如此美国化,以致某些人叹息道,他们已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气质。但是变成地道的美国人很难说是一种失败。当今世界各地不是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仍在梦想如此吗?当年成千上万的爱尔兰人不畏旅途艰险,飘洋过海,梦寐以求的不也就是有朝一日能成为美国人吗?
【 在 PzkpfwV (再重申一遍我不是重型坦克~) 的大作中提到: 】
: 爱尔兰人得心应手的领域,和爱尔兰大众打得开的渠道,通常都是既不需要商业拼搏精神,也用不着学术造诣的行当。商业精神和学术造诣,二者皆与他们当年在母国爱尔兰时的历史无缘,他们来美后在这两方面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古代凯尔特文化是“敌视读书人的”,在欧洲主
: 许多美籍爱尔兰人是体育界和娱乐圈的尖子(此种模式,后来在家贫而又缺乏思想文化和商业竞争传统的其他种族群体吕,也反复出现过)。备受崇拜的演员有跨越19和20两个世纪的泰伦·鲍华父子,著名的歌唱家从约翰·麦考迈克到宾·克劳斯比,等等。明星运动员从约翰·L·萨
: 虽然爱尔兰人缺乏做学问的传统,但却向以善于词令见称。贫苦和未受教育的爱尔兰民众,不管是在母国还是在美国,普遍地以表达能力强,会遣词用字而自豪,说他们是“伶牙俐齿”也罢,警语大师也罢,或者“甜言蜜语”也罢,总之是口若悬河,语惊四座。他们出了不少著名的作
: ...................
--
FROM 118.18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