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把其中的一些人物来作一下分析。
1、少典:《五帝本纪》说黄帝是少典之子,司马贞《索隐》对“少典”的解释云:“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又案:国语云:‘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然则炎帝亦少典之子。炎黄二帝虽则相承,如帝王代纪中间凡隔八帝,五百馀年。若以少典是其父名,岂黄帝经五百馀年而始代炎帝后为天子乎?何其年之长也!又案:《秦本纪》云‘颛顼氏之裔孙曰女修,吞鸟之卵而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而生柏翳’。明少典是国号,非人名也。黄帝即少典氏后代之子孙,贾逵亦谓然,故《左传》‘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亦谓其后代子孙而称为子是也。”司马贞的意思是“少典”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国号,他最早见于《国语·晋语》,它书再不见提及。其实笔者认为这个“少典”其实是来源于《书·大诰》:“殷小腆,诞敢纪其叙”,孔颖达《疏》:“殷本天子之国,武庚比之为小,故言小腆。腆是小貌也。郑玄云:‘腆谓小国也。’”《方言》十三、《小尔雅·广言》等都训“腆”为“厚”,所以宋代蔡沈《书集传》解释“小腆”是“小厚之国”。而据《仪礼·燕礼》注:“古文腆皆作殄”,是在古文中“腆”是写作“殄”的,而古书中“典”字正可读为“殄”,如《考工记·辀人》司农注:“典读为殄”,所以“小腆”可读为“小典”或“少典”(古文中少、小同字,《路史》中即作“小典”),“少典”不过是个“小厚之国”的意思,用在人上也就是个小国国君的意思,本来不是什么人名,故《国语》说少典娶于有蟜氏,是说有个小国国君娶妻于有蟜氏;《五帝本纪》说黄帝是少典之子也应当理解为黄帝本是一个小国国君的儿子;在《秦本纪》里说大业娶少典氏,是说大业娶了一个小国国君的女儿,仅此而已。所以“少典”根本不是一个人名。
【 在 PzkpfwV (再重申一遍我不是重型坦克~)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次,《五帝本纪》和《夏本纪》所载世系情况也很奇怪,不仅与更早的古籍记载不合,而且里面的人名也都古古怪怪,多不见其它典籍,难以考究其来源,这就使人更觉得它有很大问题。
: 那么,《五帝本纪》和《夏本纪》的世系是怎么来的呢?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予以分析的。下面先把其有关世系之文引如下:
: 黄帝者,少典之子。
: ...................
--
FROM 118.19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