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6574&extra=page%3D1这几天看新闻,说安重根纪念馆开张了,引起了日本人的抗议,还说中韩要合拍安重根的电影,我说一下我个人的低见吧,大家拍砖。
我的看法是,安重根刺伊藤,是响当当的抗日志士,是一条大大的好汉,中国人一向认为“忠诚正直,死而为神”,为安重根这样的英雄志士树碑立传是十分应该的。
进一步的,安重根的所作所为太符合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口味了,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敬重安重根的原因,没记错的话,50年代的时候安重根刺伊藤的事迹还进入了小学课本,用上海话来说,安重根这个人就是个模子,具体来讲主要是下面几点:
1. 安重根刺伊藤大快了中国的人心,用现在的话来说,真是“喜大普奔”,甲午战争中国被屁大点的小日本打得割地赔款,敌酋正是伊藤氏,之后的日俄战争更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杀人放火,而安重根的行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且看当时的评论:“日本巧取豪夺,如今日本之视我已如俎上之肉,不快其口服不能自止”,“今日韩人飞此一弹,抵万人之哭诉,千篇之谏书”,这正是中国人最朴素最真切的民族情感的体现。
孙中山评价安重根,“功盖三韩名万国,生无百岁死千秋”,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2. 中国从古以来就有同情弱者的心理,敬佩那些以弱抗暴的英雄,司马迁写刺客列传,为荆轲,聂政,专诸树碑立传,歌颂他们的勇往直前和慷慨赴死,就是这种心理的写照。而安重根蹈死不顾刺杀伊藤博文,这是什么?这就是活着的荆轲聂政,这就是春秋侠气见于当世。
不仅如此,安重根还有两点更胜荆轲,其一,安重根出身于朝鲜的官宦世家,“世食汉禄”,他起兵抗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可以算是亡国孤忠,荆轲和聂政的行刺不过是为了报答主公的知遇之恩,而安重根刺伊藤则是基于忠孝之义,两者相比,安重根的境界就要更高一层,其二就是结果论,荆轲刺秦王,行事不周,由于秦舞阳的临场拉稀摆带而最终失败,而安重根刺伊藤则是成功了。
3. 再有就是安重根被捕以后的行为。安重根刺伊藤是明摆着的死罪,而安重根被捕以后也是自分必死,每日在监狱写大字打发时间。中国人讲究“慷慨捐躯易,从容赴死难”,等死的滋味是最难受的,还不如瞬间掉脑袋来个快性。这个写大字的行为,就我来看也是转移注意力甚至是排解心中恐惧的一种方法,但是他确实做到了“从容赴死”。
安重根写字的内容也值得一提,“为国献身,军人本分”、“一日不读书,口中出荆棘”、“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等等,这些文字既符合儒家的道德观,也可以算是安重根的一种自况。
此外安重根的很多行为都有一股劲在里面,最典型的就是断指明誓。安重根在监狱里写字落款不盖印章,用断指之手蘸墨按手印落款,这些狂狷行为都透着春秋侠气,这恐怕也是他受到中国人褒扬的一个原因。
--
FROM 125.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