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谓皮相国
或谓皮相国曰:“魏杀吕辽而卫兵,亡其北阳而梁危,河间封不定而齐危,文信不得志
,三晋倍之忧也。今魏耻未灭,赵患又起,文信侯之忧大矣。齐不从,三晋之心疑矣。
忧大者不计而构,心疑者事秦急。秦、魏之构,不待割而成。秦从楚、魏攻齐独吞赵,
齐、赵必俱亡矣。” 谓皮相国
谓皮相国曰:“以赵之弱而据之建信君,涉孟之雠然者何也?以从为有功也。齐不从,
建信君知从之无功。建信者安能以无功恶秦哉?不能以无功恶秦,则且出兵助秦攻魏,
以楚、赵分齐,则是强毕矣。建信、春申从,则无功而恶秦。秦分齐,齐亡魏,则有功
而善秦。故两君者,奚择有功之无功为知哉?”
所谓皮相国,有研究者以为即廉颇,廉颇时逃亡在魏,可能仍有相邦头衔,此说可参。
此策所云国际形势,应在前241年五国合纵攻秦前后。据策文所云“齐不从,建信君知从
之无功”,则可知其时间在此次合纵运动局面已趋于明朗以后。我在前文已提到,前24
1年五国合纵攻秦之主导者为楚、赵两国,主持其事者为“建信、春申”,齐国既拒绝参
加,魏国则在合纵中与赵国始终存在矛盾。故献策者根据这些情况分析认为,在这次合
纵不可避免的失败以后,赵国可能会转而“助秦攻魏,以楚、赵分齐”。观策文内容及
口吻,献此策者应为主张合纵抗秦而蔑视建信、春申能力之人。实际上,当年攻秦失败
后,赵将庞煖立即移五国兵攻齐,取饶安,即“以楚、赵分齐”。次年“傅抵将,居平
邑;庆舍将东阳河外师,守河梁”,赵陈兵南境,赵魏关系趋于紧张,不过到前239年“
魏与赵邺”,双方关系得到了调整,赵“助秦攻魏”的情况并未实现。
如此则廉颇在241年五国攻秦前后是魏国相邦,赵国找他可能是要他率领五国之兵而非仅
仅是赵兵,也是用来拉拢魏国的一种方式,和《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章中找
春申君确定选择庞缓的做法相似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於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於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 这个“赵王”是谁呢?不太可能是赵悼襄王,首先廉颇出走与赵悼襄王及其宠臣建信君
: 上台恐怕有莫大关系,此二人在台上估计很难愿意让廉颇重回赵国。
: ...................
--
FROM 123.11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