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发信人: Sciens (科学没有家), 信区: Reader
标 题: (五)分裂与危机(zz西西河)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Feb 7 22:48:14 2015), 站内
尽管毛泽东企图避免“高者必堕”,然而这个事实却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发生了。59
年庐山会议是个分水岭,党内高层对毛的崇拜打破了。也许高层们忽然觉得,毛泽东不
过如此。。。从此直至62年七千人大会,众高层与毛泽东公开对峙。又至1964年12月,
中央工作会议,毛的讲话屡次被少奇同志反驳打断,几乎讲不成篇。。与会的同志们目
瞪口呆。。。毛泽东“生了大气”。老头气坏了。第二天一早,毛泽东举着《党章》和
《宪法》,一开场就说,“第一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二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大家说,有人不让我参加会,也不让我讲话,对不对?”。。。也许少奇同志们早已断
定,毛泽东就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累赘和绊脚石。毛就象那些啰哩啰嗦的老迈
糊涂的长辈一样,很讨厌,但你却拿他没办法。
少奇与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卓越的领导人,也是在中共长期复杂
严酷的内外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是优胜劣汰出来的。这二位的品质与能力,都不是盖的
。可以说这二位与毛泽东一样,久经锻炼与考验。以至于毛泽东退居二线,全党对于刘
邓二位作为毛的接班人,“代朕临朝”,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也没有什么异议。公认刘
邓完全可以独当一面。这样的两个人物,不会是斯大林手下那种唯唯诺诺的奴才。他们
有自己的主见以及固执。当他们认为毛的观点和思想他们无法理解,或者与他们自己的
观点和思想相悖的话,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把毛泽东抛到一边,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59
年庐山会议以后,也许更早,无论毛泽东再说什么,少奇与小平同志已经根本不愿意听
了。他们也有可以不听话的实力。。。
毛泽东与刘邓等党内高层的关系,也许可以这么来比喻,毛与其他高层就仿佛一对
“没有共同语言”的夫妻,经历了卿卿我我的蜜月,平淡之后逐渐产生分歧,开始吵架
,继之大打出手,最后离婚。。。成为两个彼此熟悉的陌生人。。。爱情没有办法保鲜
,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党也必然要由团结走向分裂。。。而
“飓风起于萍末”,党内最初的分裂的苗头,最早起于1951年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
判。
我们先不说《武训传》,我们先来回忆一下,1990年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中的著名
小品,黄宏、宋丹丹表演的《超生游击队》,就是“海南岛”、“吐鲁番”、“少林寺
”那个小品,直到现在,这个小品还在被当做搞笑剧,各电视台时有重播。。。其中的
对话说,
“。。。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成天钻那个水泥管子,看到
孩子们冻得直哆嗦,我这个心啊,都碎了。他爹,咱回去吧,行不?”
“。。。孩儿他妈,我有时候也想回去。可回了村咋整啊?小大小二小三把家里的
东西都罚的差不多了,剩个小四罚啥呀?。。。”
我这里不是说对“计划生育”政策有什么意见,那个年代控制人口,是基本国策,
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至于如此吗?政策没问题,人民拥护,不反对。但是这个政策
的执行有没有问题呢?两口子多生了几个娃,观念上重男轻女,这犯了什么重罪?何至
于被迫带着孩子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那么小的孩子,有家不能回,成天钻水泥管子
,冻得直哆嗦。孩子们又犯了什么重罪?。。。这个剧放在邓小平时代,就是“搞笑剧
”,剧中的两个人物形象就是供大家取乐的笑料,是被嘲笑的。那么观众们有没有想过
,当你坐在暖气边舒服的沙发里,看着电视,笑的吐沫星子乱飞的时候,笑的花枝乱颤
的时候,此时此刻,房子外头的现实中,就有这么一对夫妻,就有那么几个才三、四岁
的孩子,因为同样的原因,正躲在水泥管子里冻得直哆嗦呢?。。。我不晓得小平同志
在看这个小品的时候有没有笑的很开森,但是以我对毛泽东的粗浅认识,我认为,毛泽
东如果看到这个小品,他是笑不出来的。毛泽东甚至也许会把这个搞笑剧看做成悲剧,
也许毛泽东会“上纲上线”,上升到“阶级斗争”的高度,来号召人民打倒这样的“法
西斯式的专政”。。。意识形态无处不在。邓小平时代,堂堂央视能把这么一个悲愤的
题材演绎成一幕滑稽剧,而全国观众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合适的,这就是说,电视机前欢
笑的人民,与躲在水泥管子里瑟瑟发抖的人民,已经有了清晰的高低上下的分界。他们
不再是一个整体了。
对于电影《武训传》以及对于历史上真实的武训这个人物,同样也产生了两派截然
相反的观点。一派是蒋介石、冯玉祥、于右任、陶行知、郭沫若、柳亚子、朱德、周恩
来、饶漱石,等等,对武训持肯定态度。另一派就是毛泽东,对武训持否定态度。1951
年《人民日报》“5.20社论”,题目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作者不知
何许人也,这个社论是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其中说,“像武训那样的人。。。狂热
地宣传封建文化。。。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
武训是晚清时候的一个文盲乞丐,以乞讨来兴办“义学”,是全部《二十五史》中
记载的唯一的乞丐。其人其事在清末民国时期产生了较大影响,被称为“千古奇丐”。
。。我们来剖析这个问题,也许又要谈到佛学。。。武训自己是个文盲,“自恨不识字
”,到各地去行乞集资,想尽一切办法,无所不用其极,来祈求施舍。乞讨来的钱,用
来办学。“义塾”建起来了,免费招收学生,教书先生“昼寝”,中午睡过了头,武训
则“默跪榻前”,使“师觉惊起”。“遇学生游戏,亦如之(也给学生下跪)”。。。
现在的说法这叫“冷暴力”。。。。学校开学那天,武训“具盛馔飨师”,自己则“屏
立门外,俟宴罢,啜其馀。曰‘我乞者,不敢与师抗礼也!’”。。。《清史稿》中的
这些记述是很清晰的,写的很清楚。。。武训自己虽然是个乞丐,但是他是瞧不起乞丐
的,他用侮辱自己的方式来侮辱乞丐这个阶层。他认为读书人是比乞丐高等的。武训很
明确的表现了自己的思想,他希望帮助更多的孩子成为高等人类,用实际行动的自轻自
贱,来给孩子们灌输不平等的思想。。。武训不是去质问社会上出现乞丐的原因,不是
去怀疑造成乞丐现象的这个社会制度,更没有想着去造这个制度的反,打烂这个制度,
而是对制造、维护这个制度的“统治者”们奴颜婢膝,完全接受了“统治者”们的思想
,武训认为人分三六九等,有高等人,有下等人,其中乞丐是最低贱的。。。
然而我们都知道,佛陀就是一个乞丐。后来佛学界对此似乎有些忽视。。。全知全
能的伟大佛陀,为什么要去做一个乞丐呢?这就是佛陀在身体力行,用实际行为来向世
人演示他老人家的平等思想。。。乞丐不是世俗中最低贱的么?那么佛陀就来做乞丐,
以这种方式来和平的反对社会现实,来否定现实社会。又企图以这种方式,让所有人都
能够以尊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社会最底层的人民。这些人民不是不聪明,也不是懒惰,
而是因为社会问题,造成了他们成为最底层,受尽屈辱奴役。。。六祖慧能出身贫寒,
本来就是一介卑微的草根,后来六祖似乎是不要饭的,然而六祖却不识字。我们居然不
能因为这个说六祖是“文盲”,谁敢这么说呢?。。六祖他老人家也没有象武训一样,
“自恨不识字”,去奴颜婢膝的对待识字的人。
电影《武训传》,以及武训这个人,对毛泽东的直接刺激,因为红军中就有很多乞
丐。八路军、解放军中仍然有很多乞丐。彭德怀就是叫花子出身。红军时期,长征中,
以及后来的战争时期,毛泽东什么都没有,什么也给不了他的兵,很多时候让这些兵吃
顿饱饭都很困难,毛泽东也没有条件给这些兵任何许诺。。那么为什么毛泽东仍然可以
发展和团结相当数量的军队,这些年轻的士兵跟着毛泽东和共产党,不管前途是地雷阵
还是万丈深渊,这么一路走下来,始终不离不弃。。。为什么呢?只有一个原因,因为
在这支部队里,这些曾经的乞丐、这些贫农和奴隶,这些社会最底层的人民,都能得到
应有的尊重。他们能被包括最高领袖毛泽东在内的所有人平等对待,他们在这支部队里
收获了尊严。。。也许毛泽东不止一次亲眼目睹那些才十几岁的小乞丐,那些赤贫出身
的红小鬼,为了跟着他毛泽东,被打死在枪炮下,冻死在雪山上,饿死在草地里。还有
象张思德那样,死的悄无声息。所以,毛泽东怎么可能容忍武训的自轻自贱,以及武训
对乞丐这个阶层的侮辱和糟蹋呢?
1951年“5.20社论”说,“《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武训
)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这难道是我们所能够容忍的吗
?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 电影《武
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如此之多,说明了我国文
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
主义的共产党员。。。一遇到。。。具体的历史人物(如像武训),就丧失了批判的能
力,有些人则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这
难道不是事实吗?。。。”。
基于不同的哲学立场,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对待普通人民的截然相反的态度,最终导
致了毛泽东与其他党内高层的分裂。在具体的事务及政策上,党内亦产生了方方面面各
种各样的分歧。比如关于计划生育,1957年2月14日,毛泽东说,“。。。似乎可以研究
有计划地生育的办法。。并且要得到人民的完全合作。”1957年10月13日,毛泽东说,
“农民字都不认识,还有早婚的习惯,你强迫他节育,又不行。。。”1958年1月,毛泽
东说,“。。。很难叫农民节育。。。要控制。人民有文化了,就会控制了。”。。。
毛泽东时代,国家也断断续续的推进计划生育,那么当初为什么批判马寅初呢?。。。
这件事与毛泽东没有直接关系。1957年3月1日,毛泽东还说,“实现有计划的生育,这
一条马寅(初)老讲得好”。连人名字都没搞清楚。估计毛泽东也没看过什么《新人口
论》。。。对马寅初的批判,最初在大跃进期间的北京大学,贴了大字报。后来一度风
靡媒体。《新人口论》中建议施行计划生育的办法,其中一条就是“每对夫妇只生两个
孩子”,马寅初说,“我还主张(生)两个有奖,三个有税(就是罚款),以税作奖,
不会加重国家负担。。。”这个建议就是一大罪状,批判方据此认为,马寅初“对广大
人民群众缺乏感情,甚至是仇视劳动人民”。。。
。。。。。。
虽然文革期间(1967年),毛泽东曾对外国人说:“七千人大会的时候,已经看出
问题来了,修正主义要推翻我们。”。。然而,平心而论,说少奇与小平同志,在文革
之前,曾经象对待敌人那样,企图有预谋、有计划的推翻毛泽东,阴谋搞政变,这是不
客观的,这不是事实。就象说彭德怀“里通外国”一样,没有人相信。。。刘邓们也许
仅仅想让毛泽东闭嘴,走开。站的远远的,别碍事。。。但是无论如何,少奇与小平同
志在无意识的加速扩大党的分裂,他们对党的分裂无动于衷,他们做的每一件事,几乎
都在反对毛泽东。刘邓们的确没有倒毛的心,却在不停的做着倒毛的事情。。1970年12
月18日,毛泽东对斯诺说,“那个时候(1965年)的党权、宣传工作的权、各个省的党
权、各个地方的权,比如北京市委的权,我也管不了了。”
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毛泽东与党,这对夫妻就开始了冷战。团结与和睦一去不返
。冷战之余,双方除了各行其是,就是摔锅砸碗的争吵。。。事物总要起变化的,双方
最终彻底决裂,这个摊牌的危机时刻在渐渐逼近,少奇小平等同志对此却很迷茫。。。
他们没有办法、也没有主观意愿推翻毛泽东。也许他们只是在无可奈何的等待,隐隐约
约的盼着自然规律的发生,盼着毛泽东自然死亡。。。而作为刘邓的反对派,在长达7年
的分歧与争执之后,毛泽东断定“修正主义”已经篡夺了革命政权,他们打着共产党的
旗号,实际上却在施行资产阶级甚至是法西斯式的统治。毛泽东也许有判断,认为修正
主义者们存在阴谋发动政变的可能,也许他们甚至正在无声无息的酝酿政变。。
毛泽东从来不为了做什么而做什么。因为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
比如第五次反围剿,中共被合法政府打的满地找牙,红军处于朝不保夕的生死时刻,毛
泽东却出人意料的提出口号,“北上抗日”。。这在当时几乎是匪夷所思的。。。而后
来的事实是,日本在东方,红军却不停的往西跑。。。中共在1934年7月15日,由毛泽东
、朱德联合署名,提出“北上抗日”的号召,第一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完全失败的背景下
,中共向合法政府婉转表达妥协意愿,试探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第二就是争取全
国舆论的同情。第三,“北上抗日”后来的确成为中共在逃跑(长征)时期的精神支柱
。那个时候再对红军士兵们鼓吹共产主义无异于扯蛋。。。“北上抗日”的口号使红军
摆脱了大逃亡的消极感。红军并不是为了逃跑而逃跑,合法政府对其赶尽杀绝,就是在
阻挠红军抗日,这样就更易激起红军的义愤和斗志。“北上抗日”的口号如此成功,不
但使红军的逃跑立刻转型为进军,更以至于西安事变以后,第二次国共合作,一切都显
的那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所以在文革爆发以前,毛泽东面对党内分裂至即将摊牌的危机时刻,面对反对方发
动阴谋政变在逻辑上的可能性,甚至是必然性,毛泽东的对策同样出人意料。。。毛泽
东要先发制人,发动“第二次革命”。而这次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倒某些人,甚至
也不是为了打倒某个具体的阶级,毛泽东的目的,是要打倒一种思想。。。继而扭转整
个人类几千年来累积形成的某种坚不可摧的观念。。这次革命在一开始就是哲学层面的
,属于人类历史中最深层次的变革之一。正因为如此,这次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
的范围,它也触及到当时以及现在的社会,所有阶级中每个人的灵魂。。。
子曰,“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政治也是自然现象,符合自然界的辩证法规律。
林彪在1966年5月18日说,“。。。从我国历史上来看,历代开国后,10年、20年、30年
、50年,很短时间就发生政变,丢掉政权的例子很多。。。”这就是辩证法。立春以后
第一个温暖的天气,并不意味着冬天已经远去。寒冷力量势必还会反抗挣扎,这就是自
然界中所谓的“倒春寒”。。。那么大乱之后初来乍到的和平,也并不意味着幸福已经
降临。在真正的春天来到之前,还会有“倒春寒”,还会有饥荒与动荡。。。而历代开
国后的政变,都是常规的,都是些一般的权谋之争。就象开篇谈到的,1964年12月,毛
泽东生气之余,对少奇同志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动一个小指头就能把你打倒。”
。。打倒一个刘少奇,或者象斯大林那样,动用军队以及秘密警察,来清洗政权内的异
己分子,毛泽东不屑去做。那不是毛泽东的目的。。毛泽东十分清楚,对于毛泽东和他
所代表的人民来说,真正的敌人究竟是谁。。。
(待续)
--
FROM 31.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