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积《辽代的蕃汉转户》
《宋辽金史论丛》第二辑,中华书局,1991年
辽代的奴隶阶级由在官奴隶和私家奴隶构成,在官奴隶包括三种人:蕃汉转户、著账户和
“部族奴隶”。其中蕃汉转户是最主要和最大的组成部分。
一 转户是来源于战俘的奴隶
关于转户身份,有奴隶和农奴两说。本文赞成奴隶说。“蕃汉转户”是由包括各族人民在内的“征伐俘户”构成的,在契丹建国前夕即已存在,但其名称可能是随着契丹社会“汉化”
的发展而出现的。
二 斡鲁朵制度是建立在转户的基础上的
辽代宫卫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太祖、太宗、应天皇后。他们的三宫都是以辽初大量的俘户建立的。
第二阶段:世宗、穆宗、景宗。以一部分原有的转户和一部分新的转户构成。
第三阶段:圣宗以后。所有各宫均以“诸斡鲁朵”建置。其原因是对战俘的政策有所改变,
不再把更多的转户划归宫卫。
三 转户及其以外的斡鲁朵户
“斡鲁朵户”包括三种人:正户、转户、著账户。
正户是契丹本户中隶属宫帐的那一部分人,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著账户是来源于“罪没”的宫廷奴仆。
四 斡鲁朵以外的转户
斡鲁朵或宫卫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俘户,主要迁置在三京地区各州县。这批俘户,也和隶属斡鲁朵州县的俘户一样,同属于转户。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比较难以解释。本文的看法是:辽代前期所有三京的州县和转户都应该是隶属于斡鲁夺的。但《辽史·营卫志》所载的
斡鲁朵不是契丹统治者在位时的斡鲁朵。而是在他们死后由其继承者作过调整了的斡鲁朵。
斡鲁朵制度在建立之初,实际上是中央政权的作用,而到了辽代中期以后就转化为管理契丹统治者身后事务的机关了。所以,《营卫志》所载的各宫不是契丹统治者在位时“入则居守,出则扈从”的斡鲁朵,而是他们死后“葬则因以守陵”的斡鲁朵。
--
FROM 162.10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