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ind (枫凌十四--回帝国首任皇帝),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为什么当时一定要“罢黜百家”??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Jan 13 10:38:45 2005), 站内
其实大家都说是汉武为有为皇帝,但是这个有为,也并非完全就是汉武个人
性格的作用。当时的天下,积文景之富,大抵温饱不成问题,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理论,此时的人们,便要追求一些名誉,一些社会地位了。这实在是社会生产发展
到一定地步的必然。而要满足人们的这等需要,在当时以官途为进身之阶固然是
最保险的办法,但政府之官员编制终究有限。如开放商业,令有雄心者可为大商人,
则一方面需考虑由此带来的土地集中,另一方面商人势力过大,也容易影响皇帝的
统治。总而言之,以当时社会发展的地步,欲令文景几十年无为而治积攒下来的
社会张力有所放松,则必以军功为之。当年武帝怎么说的来者......说是几年不开塞
出击,则海内骚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故而当时以汉家有为易无为之道,也实在是
得其时宜。否则专守无为,社会之力量蕴藏到一定地步,必出大事件,大骚动,汉家
统治之前途,亦未可说。
当然,此种论调,并非说明汉武之穷兵黩武是大有道理之事。所谓有为者,亦需
有度,若如汉武这般,搞到海内虚耗,国本动摇,则又有过犹不及之虞了。再加求方士,
治巫蛊之事,戾太子之案情,定论如何,尚有可思量之处。
【 在 qqjzwrry (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你的目标错了,所谓的...汉武的目标不是为了政治斗争,而是为了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 诸侯王、某些谋反之人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政治斗争
: 汉初主要是 有为 与 无为 之争,汉武是一大有为皇帝,要加强中央集权,而儒家学说最符合其利益,比如:明礼、忠君、尚贤等等;在各学说中最适合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 ...................
--
修改:cind FROM 166.111.214.*
FROM 166.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