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兵虽说是与社会经济的体制息息相关,但也不是唯一的选择
中国几千年历史里面,真正具有像唐初均田制那样理想化的土地所有制的时期即使说不是没有,也是极少的。就是唐朝自己,从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均田制也瓦解的差不多了。然而,在这漫长的非均田制时期里,真正将募兵制作为长期国策的大型王朝也只有宋这一家
内外平衡的考虑只会影响禁军兵力的分布,并不能决定禁军的总兵力。宋初禁军只有3-40万,不算太冗,而此时宋朝已经有了内外平衡的考虑,后来发展到百万以上,才真叫冗兵了
造成宋朝冗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社会保障的性质。
“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突如其来的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应急措施——大量募兵。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募兵制的王朝。宋军官兵一般都有着不错的待遇,以至于在其他朝代常常成为阶级矛盾的导火索的招兵,在宋朝竟成了阶级矛盾的释放阀。每当一个地方出事,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候,政府就在那里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也正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庆历年间宋军总人数竟然达到了125万之巨,考虑到当时的人口充其量也就是1亿人左右,这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要命的是这125万人全是雇佣兵,因此军费也就屡创奇迹。仁宗宝元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军费2000万贯,战时3300万贯!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一些学者非常讽刺的称为“积贫”。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而这种以赤字经济的手段来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方法也颇有些现代味道。假如我是一个专门搜寻“中国的世界第一”的人的话,我甚至可能说宋朝在世界上第一个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当然,我不是)这虽然好象只是一个小小的玩笑,但认为王安石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人的却决不只我一个,也决不只是在开玩笑。”
参见拙作《满江红——宋元战争的结局意味着什么》
【 在 Arjuna (花果山 毛遮洞) 的大作中提到: 】
: 1 募兵制。
: 唐均田制和徭役被土地私有和两税制取代之后,募兵制似乎是必然的,除非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 在对付盛唐以来的各种外族势力时,募兵是否比府兵更有力?
: ...................
--
FROM 170.14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