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franz (franz)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区分似不便于历史研究。没见人用过。
我认为这属于过于主观的区分。这个区分
用来阐述你的观点或许有用,但是让旁人能和你有共识很难。
因为你这个大制度小制度之分牵涉到历史的整体运作。
只有在在历史的整体图景之中,说清楚了何种制度决定了甚至规定了
另一种制度,那么前者就是大制。
但是(我看到的)现在历史研究的潮流是从已有的典章制度等等小东西开始,
从小的课题做起逐步积累出整体的东西来。
研究自然从小处开始。这里说大制度,说的也是这些从小东西积累出来的整体
的东西。问题在于,一般人们会同意,晚唐的这些小东西的整体,已经形成了
和以前很不同,而对此后具有决定性的大制度。
而宋的这些小东西,恐怕整体上并没有形成这样的变化。
而不是先有一个主观认定,然后据此来梳理史实。
(大牛马克思汤因比啥的可能喜欢这一道路)
所以,我看制度取字面意思指典章制度就可以了。再做划分,反而容易混乱。
另外,既使就算按你说的这种大制度来讲。北宋对科举的改进,
必然属于大制度创制了。唐的科举出于选拔人才和破除士家的考虑。
而看司马光和王安石对科举的讨论,宋已经把科举当作统一知识分子意识形态的工具了。
跟明类似。
最后,币制历朝历代都应属于大制度。
【 在 Arjuna (hoh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几种粗略的区分吧。
: 宏观的、有关社会整体的、长期的制度体系,或者叫大制度。
: 相对微观的、部门性的、临时性的政策,方法,或者叫小制度。
: ...................
--
修改:franz FROM 68.184.71.*
FROM 61.5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