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国学的基本概念不清楚.理学和王学完全不是一回事.
你的论述牛头不对马嘴.王学后来七八百年间主要是被当作异端批驳的.
理学是后来的官方意识形态.理学什么时候占主导和我所说的这条无关.
王安石基本上属于杂家,连儒家学者都算不上.
他的学说,经义一部分,儒学一部分,子学,佛老什么的都有.这是为儒家学者反感的重要原
因.
理学则是儒学之最高点.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一个思潮而已,科举的主体内容依然是策论,理学在北宋,先是个别士大夫的思想
: 然后是进入朝廷经筵,然后到南宋末期才开始逐渐占据主导
: 宋神、哲、徽三朝在思想史上是交锋时期,但不是某一思想的发生或成形时期
: 王学基本上是胎死腹中了
唐不知道多少制度后来胎死腹中了,你不也说是大制度么.
再说不管王学是否胎死腹中,他讲的"一学""一道德"显然是后世科举制度的一个理论基
础.
: 我用的是思想史上广义的概念,这种用法现在的著作中很多见
: 相同
又来了,前面你声称"制度史界共识"...
现在讲了一个古文运动和宋道学的关联,请问现在什么著作很多见你的这种说法?
我去找找看,也许能学点新知识.
--
修改:Anabelle FROM 202.120.3.*
FROM 202.120.3.*